黄平县改进扶贫方式促农增收
据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网 黄平县新州镇晒金石村总户数261户、1200余人,其中劳动力710人,耕地面积770亩,人均不足0.65亩,人均年收入仅810元,贫困人口13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0%以上,属国家二类贫困村。但该村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烂泥田较多,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家务农的多是老人与妇女。县农业和扶贫开发局根据该村特点,通过比较筛选和市场考查,认为菜藕具有喜烂泥田特性,资金投入少,全年只需种子600元,且只需投入一年,以后就自然繁殖,肥料投入200元,省劳力,每年只要10多个劳力,折算费用也只在600元左右,且劳动强度低,老人和妇女就能完成,市场前景广阔,余庆、贵阳和湖南等地需求量大,当地种植少,销路有保障,十分适合晒金石村的各种条件,是该村村民发家致富,发展特色产业的好路子。为此,县新农办不远千里,到江浙一带引进了菜藕品种进行试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种植户李忠华介绍,他试种的这一亩菜藕,在没有投入肥料精心管理的情况下,亩产还能达3200斤。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每斤1.5元计算,可收入4800元,除去种子、肥料、人工等1400元的投入,当年纯入在3400元左右,每亩比水稻收入高出2300元,比马铃薯收入高出近1000元。如按与公司签定的最低保护收购价0.8元一斤计算,一亩可收入2560元,当年纯收入也在1000元以上。
通过改变观念,创新思路,黄平县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和脱贫工作作为工作重心,在帮扶村民脱贫致富的方式中有了新的认识和转变,变以住单一在资金、物资上进行帮助等老办法为帮助村民理清发展思路,认清自身特色,找准本地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加大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引入公司投入,形成公司加农户模式;建立销售渠道,完善物流管理,解决销售难题;适时资金、信息帮扶,壮大产业规模等措施,帮助村民建起一条产、销链,促进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形成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