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东南手机报-互动圈圈

拿什么来拯救学术尊严

  •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时间:2010-1-29 10:09:46 来源:科技日报
  • 手机访问 WAP网址 http://wap.qdn.cn

 

    寒风中,一个苦熬数年寒窗的博士欲将其风华正茂的青春止于纵身一跃,只因为得不到他本应得到的将以谋生的毕业证,原因竟是没有做完导师交付的博士论文之外的工作。没有“最丑”只有“更丑”,学术不端丑闻轮番上演,公众近乎麻木的神经再次被刺痛。年轻的生命最终得以挽救,但是应该拿什么来拯救你,我们的学术尊严?

    学术尊严的丧失直接影响学术声誉,让学者、学术界蒙羞,甚至有损国家声誉。最近,国际知名学术杂志《柳叶刀》《自然》已开始关注中国学术界的造假事件。对于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乎崇拜的中国学术界,以如此方式受到关注和提醒,不能不说是个讽刺。

    更为严重的是,伴随学术尊严丧失而来的是学术公信力的下降。学术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时代进步的思想引擎。一旦学术公信力下降,不但学术本身的发展要受影响,而且会对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产生动摇。在辨别信息真假的时候,公众应该更相信学术研究、更相信专家学者。然而,“谁请专家,专家就替谁说话”——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葛洪义的批评或许有点绝对,但绝非空穴来风。

    在劣币驱良币的效应下,对部分群体的不信任会波及到整个学术界。争吵得热闹异常的曹操墓真假之辩,已远远超出学术讨论的范围,俨然成了一部荒诞剧——严肃如考古这样的学术研究都遭遇信任危机。更可怕的是,这种怀疑情绪很可能会被放大,大到有专家参与咨询的政府决策、小到对某个事件的科学解释,都会被一再质疑。

    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官本位体制、权力和经济利益的绑架引诱、社会诚信基础的缺乏等等,这些都是被一再诟病的引起学术不端的原因。相关管理机制已在逐步改革和完善,但处在舆论漩涡中的学术界更应反躬自省。

    “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如果每个学者都能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养成敬畏学术之心,就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那样,尊重它的规律,那么就会少几分浮躁、多几分慎重。只有对学术有所敬畏,学术才会有尊严,学者才会得到尊重。

    拯救学术尊严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穆文碧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