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黔东南州“生态博物馆”模式保护与开发并重

 

    据贵州日报消息 “黔东南旅游的核心,是乡村旅游。黔东南旅游发展的历史就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黔东南州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宏远说,“整个黔东南就是一个生态博物馆,所以我们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既发展了经济,又传承了文化。”

  黔东南州“生态博物馆”模式的做法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主导,村民参与,专家指导;强化差异、错位发展,突出特色、功能互补;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近年来,黔东南州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并成立了各类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各县、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将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规划、项目建设、行业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在旅游相对成熟的村寨成立了旅游协会等民间组织;州、县四大班子将旅游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管和联系旅游工作的领导,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09年9月底,州四大班子领导开展乡村旅游专题调研达83次,形成了全面写作发展抓旅游的良好格局。

  遵循“严格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少开发、多利用”的原则,黔东南州打造“精”和“特”的乡村旅游产品,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州已完成并经过评审的乡村旅游规划31个;正在编制12个民族旅游村寨控制性规划,这一系列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和项目的确立,推动了全州乡村旅游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除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外,黔东南州还多方想办法筹集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发展,并对生态博物馆进行保护。先后建立了“中国贵州雷山上郎德生态博物馆”、“锦屏隆里生态博物馆”、“黎平堂安生态博物馆”、“黄平飞云崖民族节日博物馆”和“台江刺绣博物馆”等专业博物馆。黔东南州将“特色突出、民族建筑保存完好、有区域代表性、有开发利用价值”的100个民族民间文化村寨(镇)作为保护重点。今年启动了对全州150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实施消防安全的保护工程和民族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到2008年底,全州有16项19个保护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占全省的41%,有46项列为省级名录。州级、县级均制定了各类地方性法规。并在全州实施民族文化传承人才的职称评定和培养工程以及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采取政府扶持群众自办、政府组织民间承办、政府主导企业主办等多种方式开展,以及举办民族节庆活动,传承和集中展示原生态民族文化,形成了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民族传统节日。

  在黔东南州,乡村旅游的发展使部分城市购买力转移到农村,农民作为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服务者,直接获得经济收益。今年1至10月,全州共接待游客1119.78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815.84万人次,占72.85%,旅游总收入73.43亿元,其中乡村旅游41.75亿元,占56.85%。10.17万人口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张齐)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杨懿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黔东南信息港新闻一周内评论排行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