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拐下的创业路 黎平思姑村支书身残志不残
双拐下的创业路
——黎平思姑村支书石成标身残志不残
○周志光
1970年1月12日,石成标出生在黎平县龙额乡思姑村一组的一个贫困家庭,年仅六岁时父亲病故。2006年1月外出务工回家创业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伤势非常严重,导致左腿被截肢,左手麻木不灵,一个坚强的侗族汉子在一瞬间变成了一个二级残疾人,这给了他做人尊严上的严重一击。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在党的关怀下,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养殖事业,用勤劳和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身残志不残,我要重新创造人生价值。”
石成标原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担任过班长职务,立过三等功。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只有学到一门过硬的技术才行。于是,根据地方的市场需求,科学饲养技术成了他的首选。为取到“真经”,1997年3月到广东四会市一家养殖场养猪,一边打工一边“偷艺”,一干就是9年,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2006年1月打算回家过完春节就留在家乡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但不幸的是车祸发生了……当亲人意志消沉、彷徨无措,替他感到惋惜的时候。他却非常自信,“只要有恒心,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石成标拄着双拐一遍遍进行市场调研,凭着对养殖业特有的敏感和多年的职业积累,他瞄准了当时养猪行业在当地走俏的商机。
“逆境,让我学会了坚强。”
由于医病,把几年打工挣来的钱全部花光,白手起家谈何容易,资金、场地、人员……各方面的困难接踵而至。步入养殖行业,对于身体残疾的石成标来说,要办成一项事业是如此困难。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相关部门给予了他大力支持,信用社及亲朋好友为他筹借了五万余元。他不顾身体行动不便,又亲自到广东四会去跟原来的老板赊来了十头种猪。多方的激励和关怀给了他信心和决心,使他很快走出了低迷。2007年1月份,整整疗伤了一年的石成标拄着拐杖,领着爱人和孩子来到公路沿线建起了养猪场,开始圆自己的养殖梦……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扩大,养殖场占地面积扩建到300多平方米,经营的品种也由单一的养猪扩展到养鱼、养鸡、养鸭等多个品种,发展成为综合式养殖场。仅仅在2008年上半年,存栏种猪就有25头,肉猪53头,仔猪45头,鱼塘3亩,土鸡150只,土鸭120只,鹅60只,收入达6.2万元。目前他已养猪达700多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黎平县残联养殖扶持示范点和全县规模最大的残疾人养殖大户。看着自己的养殖事业日益红火,石成标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要尽我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富起来以后,石成标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回报社会。由于他为人忠厚、勤劳能干,热爱集体,关心群众,在村支书换届选举时,他以最高票当选思姑村党支部书记。几年来,他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千方百计为社会分忧,倾其所能扶持本乡和外乡的农民发展养殖事业,积极鼓励他们创业。“我的发展,离不开众人的的支持,所以我也毫不保留的把所有的技术教给他们。”石成标通过提供启动资金、技术指导、提供饲料、供给后备母猪等方式帮助杨再华、兰应辉、陆红键、陆成勇等养殖农户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