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黔东南州银饰产业催生6万专业户

 

    银饰加工产业链分工逐渐细化

    黔东南州银饰产业催生6万专业户

  

    金黔在线讯 “如果16个县从事银饰产业的人全加在一起,全州不下6万户。”11月5日,记者在黔东南州采访时,凯里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刘忠海说,黔东南州拥有数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银饰加工已逐渐形成一个大产业,2009年至今平均每年创产值10亿元以上。

    这一天,正逢凯里市仰阿莎广场附近一个露天工艺品交易市场赶集。根据惯例,这个交易市场每逢周五、周六和周日3天赶集,全州各县市农民将自己生产的蜡染、刺绣、银饰等拿到这里展示并出售。记者看到,1000多平方米的露天交易市场里,人头攒动,其中还有不少外国人。刘忠海说,这个市场年平均交易额在2个亿左右,其中银饰占了近一半。多数产品被商贩们批发卖往美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及北京、上海、浙江、广西等地。

    仰阿莎广场所在的商贸街两侧是凯里市出名的“银匠村”。这一带,聚集了约500户来自全州各县的银匠。雷山县西江的银匠黄国通将房东的底楼全租了下来。这个月,他从一位叫田文银的商贩手里接手了1万多元的银饰加工订单,一直在加班加点赶制。黄国通说,他平均每个月要加工消耗5公斤银子和接近1吨的白铜,获利2万元左右。在“银匠村”里,像田文银这样的“银饰经纪人”不下30个。田文银还是凯里市工艺美术协会的副会长,他以前是银匠,这几年专职做销售,每个月他都要从广州、北京、湖南及老挝、泰国等地的商人手中拿到30万元左右的订单,然后又将订单分包给这一带的银匠们做,他负责统一收购出售。一年下来,他可以赚70多万元。“但是很累,一年有200天左右在全国各地或者国外跑,今年仅广州我就跑了20多趟。”田文银说。

    凯里市小十字土产公司有两条街100多个门面,都是银饰加工销售店铺,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来自凯里市沅水镇的老银匠吴寿平,从事银饰加工业30多年,租的门面是整个土产公司门面中最小的,不到4平方米,只容得下他和一张小桌子。守着这样一个小门面,吴寿平边加工银饰边出售,每月也有3000多元纯收入。相比之下,杨平生的门面则要大得多,这位来自黄平县的年轻人,刚参加完省里的“两赛一会”回到凯里。他的铺面里,除了琳琅满目的银饰,还有几张特别的奖状。那是他参加全省、全州和全市“能工巧匠大赛”获得的荣誉。杨平生擅长拉丝,去年独创的“铜鼓手镯”曾获省级大奖,也很受消费者喜欢。记者看到他生产的“铜鼓手镯”,有的银丝细如发毛。“过去,银饰的生产只为了苗族人自己使用,所以比较传统,很多银饰笨拙而没有美感,但现在来黔东南旅游的人多了,买银饰的客人也多了,银匠们开始琢磨把银饰加工得更有创意更精美。我们这里上百家门面,几乎家家户户加工的银饰都和过去的不一样。”杨平生说。

    据州文产办副主任徐德海介绍,黔东南州的银饰这几年已乘着旅游的春风走向世界,雷山、台江等县的县城都专门规划有“银饰一条街”,州里除了有多个集中的银饰批发点外,还催生了苗妹、好花红、仰阿莎、贵州印象、虹喜等多家专门从事银饰加工、销售的大公司。其中,最大的苗妹银饰公司,在凯里开发区建有加工厂,公司有员工100多人。记者见到了贵州印象苗族银饰刺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林,他告诉记者,公司年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常年有工人30多人,有自己的生产厂房。在黔东南州,比他的公司还大的有多家。

    苗妹银饰一名叫李琴的职员告诉记者,黔东南银饰分两种,一种是纯银制品,一种是白铜制品,统称“苗银”。在黔东南州,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纯银加工,有一部分人则专门从事白铜加工,也有人白铜纯银都加工。但银匠们无论用什么原料加工工艺品,都是纯手工的,在全国银饰加工比较出名的地方中,惟独黔东南州银饰全部采用手工艺,几乎没有模制,所以,虽然价格较贵,但依然很受消费者青睐。

    据张志林介绍,黔东南州银饰加工产业链分工已开始细化,有专门从事白铜、白银运输和销售的人,还有专门从事银饰加工的人,有专门销售的人。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穆文碧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