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定下目标:2012年 人才总量222万
贵阳新闻网消息 未来几年,我省现代农业、现代新能源、现代新材料等基础产业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突出。而目前我省具有一流水平的学科和技术带头人总量太少,且年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优秀科技人才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省长赵克志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人才的引进特别提出了要“设立引进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资金,创新人才开发机制。”
据悉,我省今年提出的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是:积极推进“四个一”人才工程——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一批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理论家,组成我省的核心专家群体;选拔一批省内领先并在有关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技术水平,能够参与国内竞争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组成我省的重点专家群体;选拔一批在有关学科和技术领域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学技术人才,组成我省的骨干人才群体;选拔一批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拔尖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在企业(事业)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组成我省县乡、企业基础人才群体。
同时,将着力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发、高层次人才引进、新型农民培养,实现贵州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2万人。
与会代表认为,人才的聚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可注入新活力。但目前,我省科技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重点领域高层次专门科技人才依然匮乏。
龙长春代表:
专业领域 “一才难求”
与会代表黔西南州州长龙长春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他们常感到人才匮乏。作为欠发达区域,很多干部不懂金融、证券、投融资,不知道资本运营,无法将富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不仅金融人才,城建、规划、医疗、水利等各方面专业人才,都感觉“一才难求”。
龙长春给记者讲了两个例子:去年起,全省加大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相关人才却“捉襟见肘”,甚至出现连“一个水利项目法人都找不到”的境况;还有,黔西南州生产煤炭、黄金,该州将煤化工、冶金等作为重点工业项目,希望以此推动“提速转型”,但在对外招商引资时,却因相关高端技术人才“奇缺”,对接、谈话时听不懂对方所云何物而致使合作不成功。
为破“人才荒”给发展带来的困局,黔西南州尝试了多种探索。首先制定人才引进办法,对急需高端人才给以各种便利,“硬性”引进。仍不足后,该州转换思维,试水“柔性”引进,2011年在水利高端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该州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对接,双方商定该院每年安排9名博士赴该州挂职。其次就是通过产业引进团队,达到“引智”目的。另外,就是“培养乡土人才”,虽然时间较长,但这些人才却留得住。
张玉林代表:
科技人才“重在引进”
代表张玉林是贵州省社科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他曾花了一年的时间,走访贵州九个地州市,对我省科技人才队伍现状进行深入调研。
结果发现,科技人才在基层相当欠缺,但却又相当需要。在调查时,某市科技局的领导告诉他,该局有五六年没进人才了,一方面是引不来,一方面是好不容易物色到一个人,却又没有指标。
此外,科技人员的断层、老化现象已相当严重。“有的地区有很多科技项目需要研究,但人才队伍没有,许多项目搞起来很困难,搞起来了,但科技含量低,低层次科技成果低水平运行,价值大打折扣。”
张玉林认为,当前,我省正处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人才引领、人才推动、人才支撑。对于人才,贵州第一问题还是要重视人才引进,这几年,贵州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才两三百人,太少了。为什么引不进?收入低是一大原因。“像一个博士,年纪大一点的,工资一般参照行政级别给待遇,到这里来是副高,相当于处级待遇,也就三四千元钱,而在沿海,则有七八千元,这是个差距。”
屈庆麟代表:
积极重视“身边人才”
代表屈庆麟(贵州开磷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则表示,所谓“十里之内有芳草”,对贵州而言,除引进人才外,首先还是要相信贵州有才,要立足培养好自己的人才,其次才是发现、培养。
“你只有把自己的人才用好了,待遇、机会条件等都搞好了,你不用引,他都会来。如果你连自己的人才都重视不够,不仅引不来人才,而且会‘招来女婿气走儿’,这样的例子,在贵州其实已经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