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绿水青山原生态 茶香果甜无公害
据上海侨报消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邻湖南省怀化地区,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市和铜仁地区。这里春夏有鲜果、秋闻稻香、冬品佳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农、林、牧、副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自然环境:
万水千山中的绿色黔东南
黔东南的自然环境堪称真正的“万水千山”。全州总面积3033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7.2%,多山地与丘陵。全州辖1市15县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02.1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16%,其中苗族人口占42%,侗族人口占31.7%。
黔东南州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2179米,最低海拔137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4℃-18.5℃之间,年无霜期270-330天,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境内林木葱茏,森林资源丰富,有“杉乡”“林海”之称,森林覆盖率62.78%,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
黔东南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境内有2900多条河流,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黔东南被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首选地之一和十大民族保护圈之一。
社会经济:充满活力的
原生态黔东南
黔东南州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以国家风景名胜区潕阳河与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名胜旅游景区,有以凯里、麻江、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情旅游线,有以黎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黎、榕、从侗乡民族风情旅游线。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使黔东南成为贵州省东线的重要旅游区。
自治州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9年,全州生产总值达到250.7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25.9%,第二产业占33.4%,第三产业占40.7%;财政总收入28.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271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8%。
农业发展:农林牧渔
皆丰的富饶黔东南
到2009年底,全州有耕地面积267.53万亩,人均0.67亩。2009年,全州农业总产值达101.28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57.69亿元,林业产值11.77亿元,畜牧业产值26.88亿元,渔业产值2.06亿元。
2009年,全州种植粮食作物445.95万亩,种植油菜72.45万亩,种植烤烟16.5万亩,种植蔬菜116.67万亩,种植中药材11.2万亩。年末果园面积79.09万亩,年末茶园面积21.15万亩。2009年,全州粮食总产量147.66万吨。
此外,黔东南的茶,闻名海内外。2008年全州茶园面积19.23万亩,新增茶园面积6.26万亩。全州现有茶叶加工企业83家,全州茶叶申请注册商标34个,批准注册商标16个。雷山银球、黎平雀舌、丹寨黔丹毛尖、黄平飞云毛尖、岑巩思州绿针、中华银梭与中华银螺、台江银角苦丁茶等较为有名,均先后获部、省优质产品称号及各类全国性茶展评比优质奖。精制高档茶市场销售价格300-830元/公斤间。
在畜牧业方面,2009年,全州牛存栏72.59万头,猪存栏181.49万头,羊存栏29.74万只,家禽存栏838.74万只。2009年,全州牛出栏11.74万头,猪出栏168.83万头,羊出栏15.2万只,家禽出栏1098.8万只。
到2009年底,全州共有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01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92家。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4.08亿元,年销售收入27.64亿元,税后利润1.9亿元,上缴税金7384.5万元。
此外,全州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447个,发展订单农户21.54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