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会修摩托车的“盲阿哥”(图)

 







    说盲人会修摩托车,很多人都不会相信。

    但是在施秉县杨柳塘镇,真有一位能修摩托车的盲人,他叫吴健,今年32岁。5岁时,一次患病,病坏了他的两只眼珠。为了不拖累父母兄弟,少年时代他勤学苦练,学会了摩托车维修技术。2006年,他在杨柳塘街上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

    至今,他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有了一定积蓄,在当地被传为了佳话。

    一场感冒,“要”走了两颗眼珠子

    3月9日,记者冒雨来到了杨柳塘,在老供销社那破旧的大楼里找到了吴健开设的健利修理店,他正在修车,双手在车头上摸来摸去,很快就把车灯以及灯罩拆开了。记者有意考他一考,让他把车灯和灯罩重新装上,吴健依言而行,不到5分钟就弄好了。

    吴健的老家在施秉县杨柳塘镇屯上村。他说,小时候,他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5岁时,突然患上感冒,头疼、发高烧,眼珠子有“鼓”起来“冲撞”眼眶的感觉。

    家人把他送到镇上的卫生院打针输液,感冒症状很快就消失,但双眼的视线却越来越差,到最后什么也看不清了。

    父母很着急,把他送到了凯里的大医院,但医生说,吴健的眼珠子坏了,已无能为力。

    “医生说的没错,我曾经用很强烈的电筒光照射自己的双眼,但是一点感光度也没有!”吴健说。

    无奈之下,家人只有听之任之。

    跟着伙伴们学习

    吴健的生活改变了,他只能呆在家中,痛苦度日。

    到了上学的年龄,伙伴们都上学去了,他也曾闹着要去,但是学校很远,思来想去,父亲决定放弃了送他入学的想法。

    吴健的内心很痛苦,但他不甘心过“坐井观天”的生活,伙伴们放学回家,他便好奇的询问一天中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小朋友们都很乐意做他的“老师”,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解,如今天学了什么课文,老师对大家说了什么……

    听得小吴健如痴如醉。

    后来,比她小几岁的妹妹也上学了。放学回来后,妹妹也给他讲述发生在校园里的事和书本里的故事,还教他朗读课文。渐渐地,吴健也掌握了一些知识,知道了一些故事,比如“草船借箭”、“掩耳盗铃”等。

    吴健的父亲是凯里某企业的职工,他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报刊,看着“盲人儿子”好学,他很感动,也经常给他读报,让他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大地开阔吴健的视野。

    受到了知识和信息的熏陶,吴健觉得自己应该行动起来,自食其力。他勤学苦练,学会了做饭、做菜、喂鸡、喂猪……把自家房屋内外的环境都摸熟了。

    苦练生存本领

    15岁以后,吴健开始学习家用电器维修技术,他把自家的黑白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等拆散,然后又摸索着重装,逐步掌握了这些电器复杂的内部结构。

    吴健原计划把电器维修作为谋生手段的,但他很快发现维修电器涉及到电焊技术运用,这对自己来说,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最后,他只得放弃。

    有一次,他听到有人议论摩托车修理的问题,便突发奇想,要去学习摩托车维修技术。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但被老人家泼了“冷水”,理由就是“好好呆着不要多想”。

    吴健听不进去,他把辛苦积攒的1200元钱拿了出来,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然后就以该车为“教具”,“学”起了维修技术。

    他的学习的方式让左右邻居很吃惊,原来,他把刚刚买回来的摩托车拆散了,零部件弄得七零八落。

    “你不要这样搞,否则,它就变成一堆废铁了,多可惜。”有邻居劝道。有人还说他不光是“瞎子”,还是“败家子”。

    他的父亲更是火冒三丈。

    吴健只顾埋头拆车,不理会,更不解释。

    两天后,他把摩托车所有零部件背到家门口,开始重装。不少人围拢过来观瞧,看看这个“瞎子”是怎么“摸象”的。

    两个小时后,摩托车重装完毕,围观人员暂时说不出话了。然而,吴健去发动车辆,这车竟不给“面子”,成了“哑巴”,一些围观者笑了起来。

    吴健猜想是发动机出了问题,立即摆弄起来,果然,是发动机上一个部件装反了,他立即调整,车辆就发出了欢快的轰鸣声……

    事后,有人询问他有何诀窍,吴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车辆买来后,他天天摸索,把每个部件都摸熟了,然后才拆散。之后,他把所有拆下来的零部件又摸了几十遍,烂熟于心之后便重装,这样就很有把握了。

    “完全是记忆力在帮助我。”这就是所谓的诀窍。

    开店谋生

    到2006年,吴健已很熟练掌握摩托车维修技术,特别是听着摩托车发动的声音,他能判断出故障所在,准确率在90%以上。

    为了不再拖累父母,他决定在老家杨柳塘开修理店,但父亲不同意,好在姐姐、妹妹以及堂兄弟们都很支持他,还给他筹集启动资金。

    2006年7月份,吴健自己的修理店开业了,亲友们带着鸡鸭鱼肉前来祝贺。

    不过,第一个月的生意遭遇“寒流”,一分钱也没有收到;第二个月除去水电房租费,仅得到了380元人民币……在外打工的姐姐怕他泄气,打电话来安慰,还给寄来了门面租金;妹妹则走进他的修理店帮忙。

    半年后,他的生意走上正轨。“现在生意好的时候,每月有约2300元的收入,不好时也有1000多元。”吴健说,这样的收入,不仅够他生活,还让他还清了债务和有了盈余。前不久,他把盈余的钱拿出来,买了一台电脑,开始向电脑运用技术领域“进军”。

    自己能有今天,吴健最感激的是当地的乡亲。他说:杨柳塘有两家摩托车修理店,论技术,大家差不多,但是大伙的车子一出现故障,首先想到的是他。

    顾客对吴健的评价也很高,一位叫杨某的青年告诉记者,吴健的技术好,而且随喊随到,大家都喜欢。“有时,我们晚上一两点钟来找他,他也会不厌其烦地起床帮忙”杨某说。(刘习聪 吴寿仪 罗茜 摄影报道)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刘仙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