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生态村”天柱县高酿镇隆寨村(图)
山上有茶有果,林中有鸟有花,田里有鱼有虾、圈里有猪有鸭,寨中50多户农家建起了沼气池,庭院干净整洁,空气清爽,好个山村农家乐。这就是日前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的天柱县高酿镇隆寨村。
科技兴起“金秋梨”
11月13日,记者走进“金秋梨”之乡。高酿镇隆寨村是当地种植金秋梨最早最多的村,所以近年来村名也被人们不断更新地叫着。村支书杨传海是村里种植金秋梨的带头人,1996年他当上村支书,就苦思一条能让村民走出贫困的路子,经几十个日夜的思想斗争,最后顶着压力,毅然决定把自己的20亩责任山的树木砍掉改种金秋梨。两年过后他成功了,卖梨收入3万多元。在杨传海的带动下,全村54户就有52户跟他把山改种了金秋梨,面积达到250亩,2000年后,隆寨村每年产梨80万斤,创收50多万元。我们走进杨传海的果园时,他正在为果树修剪。杨支书说:“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啊,要是3月份来,能看满山梨花景,8月份来可吃满树果梨香,现在果树过冬了,你们只能看我在剥它们的皮了。”杨支书说着笑着。冬天的果园,绿色还是有的,在另外一家的果树下,我们看到两位老农正在地上种蔬菜。老农告诉记者,冬天在果园里种上菜,一是给果树松土,二来蔬菜能保持果树的养分,来年更是挂好果。
隆寨村的老农对种植技术如此了解,这叫记者感到十分新鲜。杨传海介绍说:“村民是从远程教育上学到的技术,负责远程教育工作的村委副主任姚本胜,每个月要组织村民学习3到4次,平时还在网上收集种养殖资料,刻录成光盘后发给大家,村民们照着书上说的碟上画的去做尝到了甜头,所以什么事都喜欢探个究竟,一些村民还有了种养殖业的新创举。”科学技术在隆寨村遍地开花。
深耕坝种出“天子米”
走出隆寨村方圆百亩果园,沿着条通村公路往前走100多米,一个大坝便呈现在眼前,这就是高酿“天子米”的坝子了。站在大坝间,感觉人小了许多,放眼纵横交错的灌水渠好像进入了地图世界,收割过的稻田上稀稀落落的鸭群在悠闲自得的觅食,混黄的水田里蕴含着鱼蹦虾窜的无限生机。村支书杨传海说:“隆寨村这屋边的130亩和坝上所有的田,全部种上优质稻即“天子米”,每年稻种刚下,省内外各地就纷纷前来订购,由于产量有限,无法满足订单要求。这个坝上的“天子米”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及微量元素,具有相当高的药膳功能,吃起来绵软可口,味美醇香,营养丰富,人间香米很受世人欢迎。”
村里一位老人说,高酿大坝是天柱县重点产粮地。“大跃进”时高酿区调集各乡镇的大批劳动力到这里进行稻田改造,把坝上的田统统深挖三尺,史称“深耕坝”。因此,这片稻田泥土肥沃,蓄水好,抗旱能力强,即使遇上像今年这样百年不遇的旱灾,田也不干。隆寨村群众凭借这稻田蓄水功能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年自然产鱼7000多斤,鱼味道鲜美,无公害,市场价可卖每斤25元。
沼汽建成“国家级生态村”
心流连于田坝中,人却走进隆寨村,一栋栋新式洋楼让人眼前一亮,干净清爽的庭院里,一位妇女在灶边做饭,灶房里无柴无烟,无电无煤,可食油喷香,热气正旺,原来她是用沼汽煮食。难怪村里的一切显得十分环保卫生。村委副主任姚本胜介绍说:“这家农户喂养了10多头生猪,建了10立方米大的沼汽池,做饭和照明都不用电了。”进一步采访得知,隆寨村以前也是比较脏乱的,农家的猪圈、牛圈、厕所等,房前屋边乱建乱摆,特别是猪粪、牛粪常常是裸堆寨边,晴天臭气满村熏,雨天脏水沿寨流。2009年开始在全村推广建设沼汽后,各户对猪圈、牛圈、厕所等进行了规划改造,粪便全部封闭到沼汽池,条条小路进行了硬化,村里就显得十分干净了,加上寨内寨外绿荫环绕,形成了棵树、人家、清水塘的美丽画卷,空气十分清爽。现在村里有38户己建成沼汽,有两户正在建,其它户也正在落实。支部书记杨传海说“有了沼汽,群众每月最少还可节约100元的电费。”
天柱县高酿镇隆寨村山上的树木多了又多,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80%上升到92%以上。该村形成了养猪、牛——猪牛粪——沼气——液肥料——金秋梨、优质稻、鱼、鸭自然循环和谐的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山村面貌不断美化,经济收入在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态村在向着富裕一步步迈进的同时,村民人人健康快乐。(龙胜洲 杨通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