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您现在的位置: 黔东南信息港 >> 县市 >> 正文

疯子笑一夜:村庄的伤痛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05-7-2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手机访问 WAP网址 http://wap.qdn.cn



疯子笑一夜:村庄的伤痛

——走进“中国环保第一苗寨”     诠释一个300年前开始环保的苗族村落

                                                     姜秀波 / 文

 

那个村寨很失落

    我常想,与其在别人的城市街头走一生,倒不如去自己的村寨背后古木林中笑一夜!

    那天,文斗寨的老人们不约而同来到寨头的那棵古杉木下唱起了那首“百岁歌”……

“……            
为人登了一百年,
人在凡间不值钱。
人在凡间人吃土,
死去阴间土吃人。
人吃土来土还在,
土吃人来不见身。
不信你去高坡看,
只见黄土一堆堆。
             ……”

    唱到伤心凄凉处,许多人都哭了起来……

    那歌声,在青石街上,在古木林中,在木楼人家里久久地回响……文斗寨人爱唱歌。哭亦歌,笑亦歌,悲亦歌,欢亦歌,生亦歌,死亦歌……为艰难的村庄而歌!为多难的村庄而歌!为远去的家园而歌!

    山外的世界一切都在变了。唯一没变的,只有文斗那个大山里村庄。
 
    那首歌那么古老,那个村庄还是那么古老,古老得有点让人伤感。

 


那里的人300年前就开始环保了

 

    清水江中下游林区锦屏有一个水码头,名叫河边,水码头两岸住着百十户人家,有许多店铺,听说民国时候这里还赶集呢!不过,现在集市没有了,只有些店铺卖些糖果、百货、布匹、盐巴,山上的文斗寨人时常下山来购买,或是挑一担黄灿灿的稻谷下山来,换回一小包日用百货。

    这个水码头,是文斗人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下了山,到水码头坐木船,用上两三天,顺水而下便可到达县城王寨。现在县城的名字改了,不再叫王寨,而叫锦屏。从文斗山下的水码头到锦屏现在也只用二、三小时了,因为木船的尾巴都装上了“嘟嘟”响的“洋机器”。再后来,下河修了座电站,清江水断,公路开始修进山里来。

    清水江高峡出平湖后,文斗那里将形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岛”——自然风光融集雄峻、壮美、秀丽为一村,人文浪漫溶汇古朴、神秘为一寨。

    文斗是一个有700多年人文历史的村寨,是一个500年前就开始人工造林的地方,更是一个300年前就开始有意识注重生态环保的苗族村落。文斗寨里家家有古老线装书,户户有林地契约,文斗苗家人人人心中都装着一部历史。

     是什么使一个靠经营林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如此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呢?因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兴衰荣枯与林业有关。锦屏曾发生过破坏性资源开发的严重后果。1875年,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锦屏一度萧条中断的木材交易又兴旺起来,人们大肆滥砍滥伐。40多年后,木材资源出现短缺。1925年,发生了一场旷古罕见的旱灾。第二年死人无数。千户苗寨文斗灾前有800多户,灾后绝户过半,外逃近300户,仅存100户。锦屏人痛定思痛,决心以林养林,间伐轮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契约的约束力进一步加强。


    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300多年前就开始有意识开展生态环保的少数民族村寨,文斗村近年来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中国环保第一苗寨”。

 

清史绝笔“一寨两府”


     去看一看古树群,去走一走清代的青石板长街,去闻一闻清代古战场寨堡的硝烟,去树洞中喝一杯山茶,听一曲从树林中飘出来的古苗歌吧!


     山歌起——

                      “高高的文斗山啊!

                       那是凤凰起飞的地方。

                       山上的桐花香啊!

                       桐花只等心上的放排郎。”


    从锦屏县城出发,乘木舟逆江而上。轻浆慢荡,或见飞鸟展掠过水面,或闻肥鱼跃水的泼刺声……

    不时即来到文斗坡脚,但见两岸高山峭峙,若直穿云天;山上林木苍郁,似一朵朵悬在半空的绿云。

    从水码头上山去,有两座山岭,两条青石板街就依岭而上。水码头是起点,一条青石板街连接的是文斗上寨,一条青石板街连接的是文斗下寨。

    准确说,文斗是一个村,但却分为上寨和下寨。上寨和下寨共有三百多户人家,散落在九条冲十一支岭上,没有明显的界限可分,但自清代中期以来,上寨和下寨却是分开的。清代中期,上寨属黎平府开泰县管辖,下寨属镇远府天柱县管辖。据说当时上下两寨人不和,上寨人输粮入籍于黎平府,下寨人输粮入籍于镇远府。外人问起下寨人,你属谁管,下寨人总是鼓足勇气说,我属“天”管。一寨分属两府,这在清史上不能说是独一无二,却也是极为鲜见的。

 

那个村寨有条“金子街”


“文斗有条金子街,  

个个姑娘跑进来。

     你拉一个,我拉一个,

     拉回家去做婆娘。”  


    文斗那地方虽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却有两条让文斗人骄傲自豪的“金子街”。说是金子街,其实不过是用青石板铺成的山路。

    伴着歌声,踏上文斗“金子街”,但见街旁古木参天,阴翳蔽日,古老的枫木香樟各擎起一片蓝天。独行其中,拾级而上,如在绿色的林海中泛舟,其情其趣,回味无穷。

    文斗分为上寨、下寨、河边三村,形成一个倒立的“品”字,从河边村有两条青石板街并列而上,一条连上寨,一条连下寨,并在两寨后代龙山汇合,再向山里延伸,有“清水江第一街”的美称。街长10里,共18888级,“一路发发发发”,可看出此街在修建时,这方人民即对它寄以了一个美好的愿望。据说清代乾隆年间修此街时,曾在每块青石板下放置金银,故而得名为“金子街”。本地老人常说,谁能破译“文斗”之名因何而得,此街石即化为金,可惜千百年来,无人能破此谜,故而青石依旧,风雨琢磨,光滑古旧,如一部古老的线装书,记载着这方山水的历史迁变。

    清代时,这条街热闹着哩!山下清江万缆横系,木排蔽江,“皇木”出山,三江水热,此街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繁华一时。

    世上没有不逝的繁华,没有不再的风光,也没有不落的村庄。

    时过境迁,今人行走古街,林荫之中,如行天上街市,又如入明清时代的画卷中。

 

不设防的村庄


     一路走去,令人纳闷的是,这样一个古老的千户苗寨,缘何没有寨门?清水江是文斗人走出山外的唯一通道,文斗人没有据险设门卡,这就令人不解了。

     其实,这正是文斗独特的历史迁变决定的建筑布局。文斗三面临水,一面傍山,依靠自然的江险,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而在临山的一面,则设立重重关卡,严加防范。足见明清时代,文斗人对水路不设防,而重防山路的寨堡作战工事风格,可堪称一绝。

 

看,桐花飞来了!

     一路桐花开得浓,千朵桐花笑笑吟吟。朋友,您读过著名苗族作家姜穆先生笔下《招仰户儿》中那朵文斗的最红最美的桐花了吗?她在等着你呢!

                       桐花姑娘年十八。

                       十八桐花嫩汪汪。

                       上得文斗金子街。

                       摘朵桐花返回门……”

     听,歌声起了!看,桐花飞来了!

 

依然鲜活的“绿色王国”


    那里无山不青,无水不绿,无处不流淌着绿色环保的史话。

    村里有30多个“古、大、稀”树种共600多株,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原生树种红豆杉、银杏、楠木、香樟和能摆桌喝茶围坐十人的空心白发银杏树等。村头寨尾留存有多块清代环保古碑,碑文明文规定:“不拘远近杉木,大小树木,不许大人小孩砍削,如违罚银十两。”、“此木蓄禁,不许后代砍伐,留以壮丽山川”等。

    寨内95%的农户家中都还珍藏着清代林业契约历史文书,约有3万件,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是我国乃至世界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林业契约文书。填补了契约史料中地区性、民族性和中国经济史上林业契约的空白,是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法学等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成为中国继故宫博物馆的清代文献和安徽的"徽州文书"之后的第三大珍贵历史文献。它不仅具有学术上的价值,还对今天人们退耕还林以及今后如何协调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极高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走进寨中,竹木相映随处可见,虫鸣鸟语声声入耳。上到寨后龙山,浓荫蔽日,俨然进入森林公园。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是数百形成的。文斗的先人在明末清初就懂得挖山栽杉,人工造林。村中“正月栽竹,二月种木”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青年男女自觉种树,已蔚然成风。每年二月二寨中还举行植树节庆典。文斗人保护古木的意识甚至不为金钱所动。90年代初,曾有来自台湾、广东的富商出资上百万购买村中的红豆杉,遭到村民的强烈反对,可见村民们环境意识有多高!

    有人说文斗是一个品种多,数量大,较密集的“古树王国”,又有人说文斗是一个天然的生态博物馆。

 

那个村寨能出“文学泰斗”吗?

 

    你不能不想,这个大山深处依山傍水的千户苗寨,为何取名为文斗?文斗出过李白、杜甫等文豪诗圣,果真“文冲斗牛”“文化不可斗量”吗?

    清代乾隆年以前,文斗寨名叫“文堵”,苗语叫“冉兜”,上寨称为“撇角”,下寨称为“撇南”。乾隆年间之后,不断有下江汉人涌入文斗定居,租山植树,买卖杉木。大慨是受汉文化的影响,“文斗”这一寨名开始出现在一些史料上。

    为什么取“文斗”这个寨名?

    如果是今天你当着文斗人的面说“文斗”是“文陡”“文堵”,那人肯定会脸红脖子粗地与你争论一番,惹急了,他还会与你干一架。为什么?因为“文斗”这个寨名在当地人心目中是“文曲星斗”、“文化不可斗量”、“文冲斗牛”、“文学泰斗”等意思,文斗人一直以此为荣。文斗的老人逢外人便说,文斗住的这座山是凤形,龙重头,凤重翘(尾),文斗正好居于凤尾,自古以来,龙飞凤舞,文斗不出文人才怪哩!

    话虽这样说,几百年来,文斗既没有出过李白、杜甫之类的诗仙诗圣,也没有出过曹雪芹、蒲松龄之类的文豪杰士,充其量只不过出了几个会写些附庸风雅之作的秀才罢了!“怪才”倒是出了不少。不过,这在当地周边村寨仍是值得眩耀的。

    说是文斗,不能说文风蔚起,只能说沾了点文气,或者说民风向学。

 

大山里的“小上海”

 

    从清代中期到民国年间,文斗确实热闹过,富庶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周边村寨,在整个锦屏乃至整个清水江中下游地区也是屈指可数的。今天的村庄,依然可以尤见文斗在繁华鼎盛时的那番景况。


    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文斗上、下两寨连成一体,人口稠密,有“千家寨”之称。寨中一条宽宽的青石板路连通上下寨,路旁案桌、店铺林立,齐齐整整。下江的买木客、佃山客、杂货商贩穿梭于市,一条街车水马龙,灯火通明。寨内富户人家大院内猜拳声歌声昼夜不绝于耳。富裕的地主腰缠万贯、富甲一方,大多拥有山林千亩,良田百担,家中谷物满仓,妻妾成群。有大户人家,人口少则四、五十,多则百余人。富户在豪宅大院内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贫者长年居于山野租山佃地,栽杉种田。富家子弟吃穿不愁,或习读诗书武艺,或品玩琴棋书画,逍遥度日。有巨富“黄白冠千家”,斥资修“金子街”、建宗祠大院、筑寨堡、办团练武装、迎师就读教子求名……俨然一座大山深处的“小上海”

   山下的清水江万缆横系、木排蔽江,四里长塘,常年泊满木材,数十丈宽之江面,过渡无需舟辑,踏木即可过河,长年扎棚于此管理木材者众多,久之,渐成一寨,即今河边村。佃种山林者云集,木商络绎于道……

 

功不破的寨堡

 

    《三营记》是文斗、平敖等村寨的乡绅写于光绪十三年的一本民间地方志。

     清代中后期,三营包括以文斗为中心,下起平略,上至瑶光清水江两岸28个村寨人口约3000户,近两万人。

    道光初年,湖广恶匪、“草上飞”、“落地飞”、“独眼龙”……等数十人掳夺妇女,霸砍杉木,强放木排,劫寨拱屋、偷牛盗马等无恶不作,无法无天。清道光十三年文斗乡绅发起、组织文斗、平敖、加池、岩湾四寨采用富家集资和卖木见村十抽一的办法筹银四千两,组织乡丁协助官兵赴平略等地清剿。

    道光三十年广西太平天国起义暴发,各地官府纷纷自保。建雕堡,设团防。为此上游瑶光姜吉瑞率瑶光、韶霭、塘东、格翁、井宗、苗吼、培亮、甘塘团丁驻甘塘称为上营;文斗姜含英率文斗上下寨、平敖、岩湾、加什、中仰、九佑、张化、南路、九乌怀、丢休、松离团丁驻守大坪九岗坡,称为中营;瑶光河口武生姚廷桢铝甘乌、八洋、平略、新寨、岩寨、扒洞、岑梧、高贞、归故团于驻守高贞坡为下营。《三营记》的三营由此形成。

    同治五年(1866)后,张秀眉率部直攻三营心脏文斗。文斗四处征战,无一宁日。此后,三营日渐败落。

    现文斗寨中还保留有三营时的红、黄、绿、青、兰、紫大三角大彩旗、铜号、台炮等,籍以佐证。

 

没有“光棍”的村寨


    “金子街”是文斗人的骄傲。如果你说公路比金子街好,文斗寨的老人准会对你吹胡子瞪眼睛。因为有这样一条街,以前文斗人讨婆娘从来不打折扣,这是一个优先的条件。新媳妇进了村,连到井边挑水都可以穿布鞋,下雨天在文斗寨走一圈,鞋底连一点泥也不沾。这样的地方,周边村寨的姑娘都争着嫁进来,你说,文斗人能不骄傲吗?

    让文斗人骄傲的东西还多着呢!

    外面来了客人,酒席上,文斗寨的老人借酒遮脸,打着酒嗝说,文斗比中国还要大。不信你放一头牛,任它到处跑,九九八十一天也跑不出文斗的地界。文斗的后生,个个能把野猪举过头顶,摔坏在石板上。个个能把婆娘扛回家,睡一年半载,抱出白胖胖的小子,……。那山外客在酒席上唯唯喏喏,一脸虔诚,甚至“肃然起敬”。不过,酒醒后到外边一说,就成了笑话。

    夜郎自大!

    哪里的后生不会睡婆娘养小子?

    天大的笑话!

    不知山外还有一个比文斗寨大得多的世界。是文斗人的骄傲,抑或是文斗人的悲哀?

 

打死一只老虎的老太婆

 

     现年81岁,依然健在的范二妹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打虎女杰”,60年前她“虎口救姑”的故事现还在当地广为流传。

    一九三七年夏天的一天下午,22岁的范二妹,带着十多岁的小姑,在一个古树参天、树林丛生的半山腰上砍柴。天快黑时,姑嫂二人正在捆柴准备回家,丛林中突然窜出一只猛虎,将小姑扑翻在地,血盆大口叼着小姑就欲拖走。范二妹见状,猛地一个飞纵,跃近虎身,欲虎口夺人,虎在惊慌中顾首不顾尾,叼着小姑,拖着二妹就走,二妹不顾沿路树枝和荆棘的划伤,抽出一只手来,的将口中的柴刀取出,往虎身上乱砍,那老虎一路拖,她一路乱砍,虎由于流血过多,终于将姑嫂二人拖过五、六十米的地方,丢下小姑逃生,二妹不顾惊吓与伤痛,抱起小姑,飞快往家赶,小姑由于被虎的利齿咬断颈椎和动脉,导致死亡。

    第二天当地人发现这只老虎死在了离附近的锦来村后山上。

    60多年过去了。81岁高龄的范二妹还依然腰不弯背不驼,性格开朗,鬓发银白,耳聪目明,还能上山砍柴,下地种菜,勤劳朴实。

 

那个村寨的百年之痛

 

     文斗人早期开展生态环保是有一定原因的,历史上文斗人也曾有过惨痛的毁林教训.

     19世界末,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中断多年的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又旺盛起来,文斗等地的人们迫不及待地砍伐木材和从事木材买卖,结果造成口袋装满了银子,而山上的杉木却被砍光,从而埋下了祸根。

    过度的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滥砍滥伐,导致林木锐减,水土流失,造成了旱涝年久不断。

     一场灭顶之灾降临文斗。

     到了1925年,春播之后,连续三个月滴雨不下,数天内井水干涸,一个月内田土龟裂,庄稼枯死,当年颗粒无收.第二年,人们把山上的草根树皮都吃光后,就再也找不到吃的东西,五月份开始饿死人,六月份几乎天天死人,路边墙角时见饿?,死在家中无人埋的更是数不胜数,母食子尸,夫啃妻骨,哀鸿遍野……背井离乡乞讨,妻离子散,十室九空。

     灾前,文斗寨有900多户,灾后,死亡400多户,外逃300多户,一个千户苗寨仅剩100多户……文斗人痛定思痛,决心不再滥砍滥伐,采取间伐轮种,以林养林等多种方式,合理有序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一首“茴香歌”唱出了文斗人当年之痛。

    现今还广为流传的“茴香歌”,艺术地描述了“丙寅大灾”时的惨况、令人闻之泪涌!

    “茴香歌”内容大意是:外婆来看女儿、女婿、外甥女,女婿一家已无可食之粮,却又担心外婆未吃东西无力回家,夫妇俩想来无计只得将和外婆玩耍的最小的姑娘茴香以“洗澡”为名哄到楼脚杀死煮来招待外婆。香喷喷的肉端上来,外婆见茴香不在,留一碗肉放在一边,给“贪玩忘归”的外甥女茴香……。

    “外婆”哪里知道,她吃的是外甥女的肉!

 

有史或无史的村寨


     听老人说,元末明初时,文斗周边里丹、羊告等地都有人住,每天放牛羊鸡鸭,都群集而游到文斗,天黑后亦恋不舍回,先人甚奇,遂请风水先生勘舆,称此处是龙脉到头横结,前朝上水,后靠高岗,左不见水来,右不见水去,明堂开展,朝对有情,尖峰如虎啸,巨岭似龙腾,三狮守水口,三鳌上江来护凤。风水先生预言在此筑屋而居,定当人丁兴旺、富贵双全。尝尽苦难的先人谁不希望人丁兴旺,富贵双全?于是,龙氏族人先期移居文斗,此后姜氏族人亦移居文斗,……。

    繁华不再,风光不再,威严不再,一个村庄便这样沉寂了下来,没落了下来。留给文斗人的除了失落感还是失落感。“破落大少”这顶帽子戴起来虽不那么风光得体,可总比没帽子戴好,反正祖宗的荣耀也是子孙的荣耀。于是乎,文斗人依然自大,依然骄傲,依然自豪。反正文斗上有一片天,下有一块地,把寨门一关,自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可悲?抑或可笑?

    不过,这都并不重要。天一亮,太阳照旧出来,天一黑,月亮照样明起来。山上有土,土能生木,地会长粮,木能卖钱,粮能饱肚。再奢侈一点,打下一只山鸡,活捉一只野羊,火一烤,伴青辣,喝浓烈米酒,酒酣耳热,高淡阔论,斗一架,或回家去困婆娘 。耕作自食,悠哉乐哉!

    山中日月长哟!好长!好长!……可生存原本并非这样悠闲、轻松……日子总比想象中的要沉重得多。

 

一声慨叹  村庄哭

 

    文斗既然是寨,必有“营寨”或“寨堡”的意思。既是“堡”、“寨”,则必有整套严密的攻防工事。可惜今存的寨门、城墙、炮垛、烽火塔早已淹灭在时光的尘埃中。

    现存的颇有气势的青石板长街、古窨子屋、坟塚无不见证着这里曾有的繁华。相传清代后期,文官进入文斗寨下轿,武官进入文斗寨要下马,今存于寨门的“下马蹬”也见证了这个村寨曾有的“威严”。

    日月轮回、兴衰更替。

    繁华如过眼烟云。如今的文斗没落了,山外整个世界都变了,变得精彩纷呈,光怪陆离,唯有文斗这个村寨没有变,因而显得更加古老,像是一个被“现代文明”遗弃了的清代村庄的“样板”。

    遥想当年,老祖宗们倾其几代或几十代人的心血,一块块石头,一撮撮泥土填砌层层梯田、栋栋宅院、条条石板路,建村筑寨,繁衍生息,几多艰辛,几多血泪,几多凄苦与无奈,尽在一声“生斯土之艰难”的慨叹里。一声慨叹,囊括了多少代人、一个村庄,一个族群的悲欢、求索与梦想。细品之,竟是那样的沉重与苍凉。

    老祖宗。你们要村庄做什么?你们要荣耀做什么?兴衰荣枯、迁变更替,是你们能驾驭的么?


新闻、信息、资讯 黔东南门户网站·黔东南信息港-建设数字化的黔东南
网站建设、网上推广、软件开发 Tel:0855-2100818、8222000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责任编辑:admin
更多关于 的新闻
 ■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黔东南信息港新闻图片推荐
 
推荐资讯
视频看房
租房售房
招聘求职
跳蚤市场
生活美食
精彩推荐
百姓呼声曝光台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推荐专题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