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赛装会全景

图:赛装会现场

图:县委副书记杨继红等让“苗装回家”
本港讯 (记者 潘光银 摄影报道)中国民族博物馆和雷山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挖掘和保护苗族的民族民间工艺,更好地传承和宏扬民族文化。3月2日,在中国最大的“千户苗寨”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举行苗族赛装会。
记者一行清晨6点半从雷山县城出发赶往西江镇,一路上都能看到携带着自己珍藏了多年的苗族服饰的妇女,他们是赶到当地的铜鼓芦笙坪展示的。到西江苗族赛会现场,已经摆好了桌椅,只要农民妇女到了会场就有属于自己的摆台。
在该次“苗装赛装会”上,有387户家苗族农户参加,共展出了2401件苗装,其中好多是展出者的“传家宝”,珍藏了数十年、上百年,价值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有的则是展出者新近制作的,往往都是花一年以上的工夫来完成的,倾注了其大量心血。此外,展出的绝大多数布料纯正、制作精美,花纹、图案都有着深刻的寓意。每一件服饰以及其中的图案,都是一个故事或者一段历史的记录。
记者现场采访了西江镇平寨村的苗族妇女杨丽华,她所展出的盛装和蜡染布。每一件盛装上的图案都是将一根已经够细了的丝线剖开,然后绣出来的,做工精细而巧妙;蜡染布上的图案是蝴蝶和青蛙卵,表现极度抽象,常人是看不出来的。“这些东西是我奶奶的外婆的外婆流传下来的,年代久远了,可惜现在我们都不会做这些布料和图案了。”杨丽华遗憾地说。
“让老乡们把这些东西展出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主办大赛的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有关人士说,这些东西要么是老祖先留下来,要么倾注了展出者的心血,是苗族服饰中的“极品”,所以大家都舍不得拿出来,由此,做了不少的工作,才有了大赛中的热烈场面。
大赛举办中,将由评委按照一定的标准评选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由西江千户苗寨收藏。举办方说,之所以举办本次大赛,主要想让苗装回家。近年来,苗装面临着流失的窘境,通过举办大赛,大规模集中征集雷山苗族服饰,尽力将大量流失在外的苗族服饰精品齐聚西江,再展昔日风采,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文化、保护与挖掘苗族民间刺绣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