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东南手机报-互动圈圈

对进村公路说“不”的一个村庄

 

一边是生活便利,一边是发展旅游,在选择面前——

 

文斗苗家人对进村公路说“不”!

 

本港讯  (记者    姜秀波公路修进村,汽车开进寨,这原本是生活在崇山峻岭、大山深处的贵州黔东南地区许多苗村侗寨农民多少代人的梦想和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是,20069月底,笔者在边远闭塞的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却发现了这样一件“怪事”:村民们对进寨公路说“不”!

 

这是怎么回事呢?

 

锦屏县文斗村距县城30多公里,未通公路,仅有一条水道与山外的世界相通,长期以来,村民们一直梦寐以求修通公路,便利生活,发展经济致富。在周边的村寨都千方百计修通了公路后,文斗村民也一直在争取项目,投工投劳修路。但近年来对保护村寨原生态面貌,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使他们改变了主意。

 

文斗村古木参天,风光秀丽,民风古朴,有700多年历史,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苗寨。那里的苗家人300多年前就有意识地开展自我环保行动,留存有200多年前的环保古碑和3万多件清代林业契约,被誉为“中国古代环保第一村”,村里的古青石、古环保、古契约、古寨堡、古婚俗文化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极具学术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已被黔东南州政府认定为重点旅游村寨。依托这些资源优势,村里人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发展旅游业。

 

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蓄水后,位于库区的文斗村因水位提升而处于“湖”边,交通“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文斗村民从湖面上沿山修建了青石板步行街,不再打算修进村公路。

 

一位村民告诉笔者:“不把公路修进村里,主要是为让村寨尽量保持原貌,因为修公路要砍伐很多古树,拆除很多民房。公路修通固然方便,但反复权衡,我们还是决定不修公路破坏老祖宗们苦心经营了几百年的村寨生态。”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锦屏的10万件清代林业契约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学者和国内清华、北师大、中山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贵州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相继前往研究这一被认定为继故宫博物馆藏清代文献和安徽徽州文书之后的第三大珍贵清代文献,中山大学还在锦屏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而锦屏10万件清代林业契约中,文斗村就占有3万件之多,加上村里保存的清代环保古碑等文物,被专家们称为“清代契约第一村”,许多专家“会诊”后建议在文斗村设立一个“林业生态博物馆”和“清代环保博物馆”,作为林业和环保的个案来进行研究。如果公路修进村,在很大程度上会破坏那里的原貌,同时公路带来的一些“现代文明”也会破坏那里的和谐,因此村民们从长远考虑,打起了不修公路进村的“小九九”。

 

发展旅游业是时下黔东南乃至贵州的“重头戏”,为唱好这出戏,文斗苗家人牺牲眼前利益,着眼未来,这种眼光和“先见之明”不能不让人折服!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admin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