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凯里市附近乞讨活动频繁,里面不乏“骗子”,乞讨活动引来市民围观,影响路面交通。
真假乞讨让人难辨
近日的一天晚上,记者在韶山南路一家银行的门口,看到一男一女跪在地上,那名男青年戴着眼镜,学生模样,女青年则低着头。在他们面前,是一份医院的检验报告和一张纸,纸上写着,他们的是**学校的学生,因为家里父亲患重病只好辍学,现在需要8元吃饭的钱,希望好心人帮帮他们兄妹。记者发现,纸张上涂改的痕迹依稀可见,他们开始写的是需要10元吃饭的钱,后来又改成8元。
在这“两兄妹”身边,围着不少市民,也有行人停下脚步观看,扔上1元、5元、10元,但据记者在附近观察,这“两兄妹”将得到钱都收入囊中后,仍然继续跪地乞讨。
对“两兄妹”的乞讨行为,人们议论纷纷,有市民表示怀疑。记者走进附近一家商店,商店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前不久,他看到“两兄妹”当中的男青年与另一名年纪较小的女孩曾在中博步行街门口跪地乞讨,他认得那位男青年,这次“组合”有点变化。
在北京西路,记者看到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中年男子躺在地上,一边倒着写书法,一边唱歌,所写书法都是“爱国”方面的内容,围观者、给钱者也有不少,但“收入”明显不如那“两兄妹”。
市民要多个心眼
在市区内,各种形式的乞讨活动层出不穷,有人通过包装和“策划”,利用人们的善心骗取钱财。
前不久,一群男子穿着僧人的衣服,自称是“和尚”,在中博步行街附近向行人索要香油钱,一些市民不明真相,纷纷给钱。
10月中旬,有几位市民对这群男子的行为产生怀疑,并跟随拍摄他们的行踪,发现他们“下班”后,走进附近小区死角换衣服,并数钱,随后,他们身穿休闲装走出来,乘车离去,气定神闲。
“对待这些‘骗子’,只要大家多个心眼,就不会轻易上当了,而且要敢于揭穿他们的真面目,就可以避免更多的人被骗。”很多市民这样表示。
根据有关条例,假冒僧人化缘的行为触犯了治安管理条例,可视为一种诈骗行为,遇到这种情况,市民可报警。
乞讨活动影响市容
中博步行街是市区的商业旺地,人来人往,从事乞讨活动的人,也看中了这里的人气。不管白天黑夜,人们经常会在路边看到乞讨者的身影。
这些乞讨者或站或坐,既有老人,也有小孩。乞讨者从事乞讨活动时,往往选择在人多的地方,多在行人必经之路,他们不但自己占了路面空间,而且摆在地上的各种纸张也占了一定路面,再加上围观者围在其身边,对交通造成很大影响,路过者很不方便,对小偷来说,却是难得的作案机会。
繁华地段的乞讨活动,不管真假与否,均与占道经营无异,不但影响交通,也影响市容。
(杨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