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您现在的位置: 黔东南信息港 >> 县市 >> 正文

从“卖柴村”巨变 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08-11-3 10:03:2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手机访问 WAP网址 http://wap.qdn.cn


 

    “地西三什江,不是卖柴就买糠。杉木扁担做米桶,麻布口袋是粮仓。”这首歌谣是黎平县三什江村农民30年前很长一段时间“穷”的真实写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过去的穷日子已被现在的富裕和繁荣、笑脸与舒心、悦语与欢歌所取代。想起一路走过来的心酸与舒心的日子,年迈六旬,已当了2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杨家勤感慨万分。

 

    三什江村,距县城5公里,坐落在国家级风景区八舟河的上游,黎-榕省级油路穿村而过,全村336户1460人,耕地面积1044亩,土地面积1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按理,地处县城郊,交通便利,又有满目的青山和一条哺育众生的大河,三什江村应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可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三什江村民一年打的粮食仅够半年吃,剩下半年靠卖柴买米度日,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住的是低矮破旧的木屋与茅草屋,卖柴成为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支撑着一年的吃、穿、用的大部分开销,是远近闻名的卖柴村。那时,每天清晨,天刚朦朦亮,三什江村的男女老少肩挑背驮,形成了一支长龙似的卖柴队伍,走向5公里外的县城卖柴买米换粮维持生计。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祖国大地。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三什江村农民和全国农民一样走出了贫穷困境,生活有了奔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三什江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抓好种养、招商、劳务、运输等项目,走活了一条脱贫致富路,该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年年迈上新台阶,一幢幢砖瓦新房比比皆是,一条条水泥铺就的巷道通向各家门前,一排排行道树绿树成阴,成为黎平县很有特色的富裕村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卖柴度日的辛酸早已成为历史。

 

    用科学技术优化种养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近些年,三什江村把科技种养、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远程教育、开展技术培训、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和村干部带头示范等方式,发展养猪、养羊、养兔、养鱼和种植反季节蔬菜、优质果品、花卉等产业,结合农业生态沼气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条“猪---沼---果(菜、鱼)”多种经营生态链的农业发展之路;适时发展运输、加工、建筑、商贸、旅游服务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该村有各类专业户184户,其中,养猪专业户6户,年出栏生猪800多头;有养羊专业户3户,年出售商品羊500多只;有养肉兔20户,年出栏商品兔2000多只;有养鸡鸭专业户6户,年销售鸡鸭1万多只;有养鱼大户9户,年向市场供应鱼1.5万余公斤;蔬菜种植大户8户;优质果品大户30户,1000余亩,楠竹50亩;交通运输专业户52户,农产品加工6户;建筑专业户25户;从事商业、旅游服务业16户。每年仅养殖与经果两项就为农民增收40多万元。涌现了一批种植养殖大户,该村的杨再和,集养鸭、养羊、养鱼、养猪、种植果树为一体,发展立体种养业,2007年纯收入达5万多元。2007年该村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户占20%,1万元收入的占75%,0.7万元的占5%,基本消除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农户;2007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60多公斤,纯收入达2180元,比全县人均水平还多368元。

 

    以山水、旅游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

 

    该村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与山水资源和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八舟河畔景点的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引导农户参与旅游业开发。几年来,该村先后引进两家企业投资800万元,在该村建成投产百寿山泉和仙人山泉两家矿泉水厂,楚国城八舟河旅游投资公司、6家农家乐饭庄先后落户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林场果园收入及山林土地转让使用、河道管理承包收入等,逐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使村“两委”想办事也能办成事。村集体经济积累由原来分文未有,到现在帐面上有23万多元的现金,拥有固定资产150多万元,为加大加快公益事业投入奠定了基础。

 

    发展“劳务经济”,抓好交通运输服务业

 

    随着群众经营观念的转变,该村利用靠近县城的区位优势,在引导农民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组织与扶持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到楚国城旅游投资公司的旅游开发工地、县城建筑工地、向外输出等进行劳务输出创收,全村每年参与劳务创收的有300多人,人均劳务收入6000多元。同时,交通运输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全,全村从事个体交通运输业的有52户,其中,有大货车5辆,有微型客车12辆,每辆车年纯收入2万多元。

 

   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在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长和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基础上,近几年,在上级的支持下,该村先后投资50多万元,开通与接通了8个自然寨的通寨公路、程控电话、国家电网和自来水;安装了有线电视;完成村寨道路硬化1300余米;改造与修建12000多米的农田灌溉引水渠;建成了沼气池85口,并配套进行“四改”,全村庭院绿化、硬化、净化率达90%,配齐了全村消防设施。同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投资60多万元新建占地面积4150平方米,建筑面积775平方米,有三层教学楼及围墙、厕所、绿化带的村小学,并建成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娱乐场所各1个,还组建了侗族风情文化站、腰鼓队、芦笙队、篮球队、歌队和文艺表演队,每逢节庆日都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如今的三什江,家家有存款,户户有余粮,全村拥有摩托车55辆,中小型运输车23辆,小型农用拖拉机309台,家用打米机196台,磨面机74台,植保机械310台,排灌机械280台,九成多户村民安装了电话,80%的群众使用了手机,彩电、DVD、音响几乎家家都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好地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加强生态绿色建设,永保绿水青山

 

    三什江村特别注重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作为村“两委”一项重要的工程来抓。2000年以来,该村在积极响应国家实施天然林禁伐,大搞造林绿化和发展沼气池等永保绿水青山的同时,还制定了村寨庭院绿色生态建设规划,每年村里安排3000元,几年来已投入2万多元购买绿化树苗用于村寨路旁、河道两岸的山林绿化建设,美化村容寨貌。同时,农户通过培育花卉进行庭院、村寨美化与绿化。目前,全村庭院绿化户达60%,森林覆盖率跃进90%。

 

    如今的三什江村,掩映在绿树丛中,美景如画,如世外桃园,村小学校书声朗朗,村中音乐阵阵,一幢幢砖瓦房拔地而起,一排排、一株株绿树迎风舒展,浓阴翠绿把村子装点得格外的清新、漂亮;河里,鸭鹅小鱼戏水同游,木舟荡起层层水波,渔唱晚歌,好一派秀美迷人、祥和的新农村景象,处处呈现着盎然勃勃的生机。

 

                                          (唐学章 龙迅 王雪琼)

 


新闻、信息、资讯 黔东南门户网站·黔东南信息港-建设数字化的黔东南
网站建设、网上推广、软件开发 Tel:0855-2100818、8222000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责任编辑:admin
更多关于 的新闻
 ■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黔东南信息港新闻图片推荐
 
推荐资讯
视频看房
租房售房
招聘求职
跳蚤市场
生活美食
精彩推荐
百姓呼声曝光台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推荐专题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