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天柱县抱塘村简介

 

    抱塘村地处天柱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2公里,它是清水江下游的一个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的苗族聚居村。地势属低山丘陵,狭谷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5.7度,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67.4毫米。该村森林覆盖率达90%,山上盛产优质杉木,充裕的杉松林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村中粟多焕老人(85岁)说:吴姓最早于元代迁此居住,其次是粟姓于明嘉靖四年(1525)迁徙抱塘,潘、李、刘、罗、龙、杜、覃、谢陆续迁到这里,该村至今已有700年历史。明、清以降,先民们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经营杉林,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富户。2010年全村140户701人,苗族人口占85%。语言为侗族北部方言第三语区。

    清代乾隆、嘉庆至道光年间,这里因年景好而钱粮万担,冠于邻近乡村。由于富裕,村民建印子屋、宗祠、学馆,修路架桥,铺花阶石板路。因此保存有吴氏、粟氏两栋宗祠,银锁桥、红桥两座风雨桥,5栋较好的印子屋,3000多米长的卵石花阶路。村内巷道遍铺青石板或石阶。他们每从事一项公益事业都勒石刻碑以示。因此有“抱塘院子、中寨谷子、坳头油子”的俗语,说明抱塘的院落式建筑特别多。天柱县人民政府2002年公布抱塘为民族文化村寨,2010年州人民政府公布“抱塘古建筑群”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抱塘村的发展:一是赖以山上的林木和穿流村中的玉带溪入清水江。溪流放木排,杉林木材引来“三邦”木商纷至采购木材,使其生意兴隆,财丁两旺。二是重视道德文化的修炼。村里于清乾隆元年建学馆名“凤鸣馆”,凤鸣馆碑记序言:“乾隆丙辰”(1736)年,于村左选择地,其山明水秀,峰峦排列,复逐于斯。前人因其地属高岗,咸思羽仪王国,遂额曰凤鸣馆。既定之后,地灵人杰,庚午乙亥,迭入泮采芹,是文运日新,其进难量矣”。碑文阐述距今275年前抱塘办学馆,于1750年至1755年(庚午乙亥)培养的学子,在科举考试中及第占鳌的景象。说明重视文化教育就必然文运日新的良好结果。

    该村有良田314亩,耕地80余亩,林场450亩。村民主要生活经济来源靠务农为主,其他副业有饲养鸭、鸡、猪,有养鸭专业户5户。现有小商店6处,村级卫生室1所,图书室1所,初小1所。家家有彩电,大人大多有手机。大部份年青人外出打工得钱寄回家,人均年收入5000余元。日常生活中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村里民风淳朴、勤俭持家,团结友爱,热情好客。

    抱塘的民俗文化丰厚,诸如婚俗遵崇“讨茶、放糖、过礼、送糯饭、迎亲、转脚”等程序。临近结婚的日子,姑娘的女伴们每晚来到闺房陪伴出嫁的姑娘“哭嫁”,历数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手足之情。出嫁当天,新娘穿华丽的苗族服装,饰以银饰。一把红伞遮盖着新娘,走到夫家在一位贤惠妇女提着潲桶和油灯引导下进新房。村中老人谢世,由“老人会”和丧家亲人操办丧事,请师傅办道场,三亲六戚及邻里主动到丧家送礼,办酒席送老登山安葬。

    村里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有民歌活动,四村八寨的苗族、侗族歌手齐集抱塘村口唱山歌。村民节日活动有元宵节、观音送子节、耕牛节、社节、端午节、六月六晒谱祭祖活动,七月半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日常生活有煮油茶,酿甜酒和米酒,腌制酸菜、腌鸭、腌鱼,作水豆腐等。这些传统生活习俗传承下来,其非物质文化传统基本保存至今。

    总之,该村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民风民俗浓郁,自然条件优越,它是一个具有合理利用条件而且魅力显著的民族文化村寨。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穆文碧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