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更蓝水更清——推进节能减排增效纪实
金黔在线讯 假山喷泉,小桥流水,绿色草坪,花草盆景——这是记者8月上旬随同安顺市有关部门,暗访该市南风公司等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时看到的厂容厂貌。
“安顺市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增效取得了初步成效”,安顺市市长申晓庆说。近年来,安顺市对各县(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实行责任分解制,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耗能(耗水)全面跟踪监督,目前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0.4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39%。
坚决改变企业“光灰”形象
2004年,普定县明达水泥厂一年内因跑灰尘而浪费的原材料在2万吨以上,白岩镇群众对这个引资企业意见很大,说厂区周边只见灰尘不见蓝天。厂长吴国成对记者说,为改变企业的“光灰”形象,重现碧水蓝天,目前环保设施投入已达3217万元,建布袋收尘器31台,高压静电收尘器5台,分布于各车间主机、储库及旋窑两头,过去的跑、冒扬尘变成了合格的水泥产品。今年上半年吨熟料耗标煤123公斤,吨水泥耗电113千瓦时,均低于《贵州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立窑厂比去年同期煤耗下降9.7%,电耗下降9.1%。如今,全厂一年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硫酸渣等废料10余万吨。
关岭永诚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公司今年投入460多万元对除尘布袋、液压系统、机械系统、水冷系统、变压器补偿装置等主体设备进行了更换和改造,生产能力从年产8万吨提高到10万吨,设备作业率从原来的95%提高到98%,单位冶炼电耗从原来的4500千瓦时/吨降低到现在的4200千瓦时/吨,质量、矿耗、元素回收率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得到了相应提高,每吨产品节约生产成本150元,年节约成本1500万元。
被同行誉为“世界钡王、亚洲锶王”的红星公司,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去年来先后投资50余万元,对回转窑烟气进行重点治理,使烟气完全达标排放。公司采用变频技术节电,年可节约电费43万元。该公司每年产生废渣约20万吨,过去采取渣场堆放的方式处理,经过与安顺兰星等公司合作后,利用废渣生产免烧环保建材砖及用于修建乡村公路等,不仅减少渣场用地、节约土地资源,而且变废为宝,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南风公司先后投资1600万元对前后配料、包装热合等装置进行了彻底改造,投资300万元的废水处理项目即将投入使用。
市县乡三级治污
记者了解到:目前安顺市城区及各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安顺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比2005年上升7.9个百分点。7月,安顺市两城区出厂水综合合格率为99.72%,关岭自治县、普定县城区出厂水综合合格率达100%;安顺两城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等地管网水合格率均为100%。
“这与市、县、乡三级共同治理排污分不开。”安顺市环保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安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环境立市战略,下决心整治污染,千方百计让瀑布之乡水更清天更蓝。”
去年6月来,安顺市人大、监察局、发改委、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专项检查、环保“三同时”执行检查、老污染源专项执法检查、贵黄路沿线及高等级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污染源检查等环保专项行动,城区老污染源安顺酱菜厂整体搬迁,安顺化肥厂等企业污水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减少煤矿企业的排污,安顺市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引进先进治理工艺,在2005年成功治理轿子山煤矿和永祥煤矿矿井废水的基础上,将煤矿矿井废水治理列为2006年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去年来,该市对120多家煤矿企业先后下令强行关闭,市环保局、煤炭局、安监局还对未按市政府通知要求完成限期排污治理任务的10余家煤矿实施了处罚。到今年6月30日,这些煤矿全部完成矿井废水治理和规范矸石堆放场地工作。
从源头拒绝污染企业
“要搞好节能减排,做到水更清天更蓝,从源头拒绝引进污染企业也是一个关键。”安顺市常务副市长杨梦龙如是说。
今年上半年,安顺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逾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0%以上。在近年来的招商引资中,安顺市树立了“卖煤卖矿不如卖‘环境’”的发展观,不再把煤矿等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同时狠抓已有煤矿的整合和布局调整,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仅去年来,全市各县区就拒绝了20多家拟在安顺开发煤炭的投资商,拒绝了铁合金等其他重污染投资企业10多家,总计拟投资金额达30多亿元。
平坝县委书记张富杰告诉记者,在近年来的招商引资中,平坝县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从2003年到今年上半年,平坝县拒绝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近30个,拟投资金额逾20亿元。与此同时,平坝县调整结构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探索出“生态立县”的新发展道路,投资环保和生产建设资金达2亿多元,为保护“两湖”(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