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伊利上半年净利大增117% 乳品业渐走出风暴

 

业内人士称乳业渐走出风暴

□ 本报记者 张晓琳

8月29日,*ST伊利(600887)公布了其2009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伊利股份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17亿元,同比增长6.69%,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117.57%。

中报同时显示,伊利股份奶粉业务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1.20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冷饮销售收入为21.17亿元,同比增长2.62%,依旧稳坐行业首位;伊利股份液态奶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77.73亿元,同比增长12.10%,是目前增幅最快的企业之一。两位数的增幅已两倍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各大产品线的市场份额均有所增加。其中,酸奶产品市场份额增幅较大,高达19.1%,在行业中同比上升速度最快。伊利金典奶、营养舒化奶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明星产品”则以23.5%的市场份额增幅在与同级别产品的竞争中拔得头筹,成为了伊利股份上半年盈利能力走强的有力支撑。

伊利股份近几年在奶源上持续发力,至2009年底将新增20个“奶联社”模式下的牧场,是目前优质奶源储备最丰富的乳品企业。

业内资深专家陈渝表示:由于国家各项有关扶持政策逐步落实,中国乳业的恢复情况好于预期。但相对于二线乳企的利好,伊利、蒙牛等“200亿军团”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阶段更具标志性意义。目前看来,伊利盈利能力的持续走强及奶粉业务的收复失地都已意味着中国乳业正在快速走出08年乳业风暴的阴霾,朝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谈及企业的未来,公司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作为乳制品公司,奶源的品质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而导致2008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全面陷入信誉危机的那场灾难,其根源就在于国内奶源过于分散,缺少超大型牧场。张建秋表述,根据自身需要和中国奶牛养殖业的现实条件,伊利推出奶源转型升级的四种模式:即企业自建牧场、合作牧场、大型牧场园区以及“奶联社”。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杨懿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