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阳光普照苗乡侗寨
“政府出物资,村民出劳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起到了极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它填补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空白”,阳光财政的光辉普照剑河县苗乡侗寨,照得农民心里暖洋洋。
走进红绣之乡剑河县观么乡巫包村,整洁的村落中,一条条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来来往往的村民笑意写在脸上。巫包村共有274户1254人。为了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巫包村民集思广益,以解决最迫切的问题为主题,村民自己做主进行公议表决,最终把困扰村民多年的步道硬化问题提了出来,2009年通过争取财政奖补资金3.45万元,完成了1900米人行步道硬化,带动了村内户外道路的建设。尝到了甜头的村民2010年再次申请财政奖补资金6.46万元修建了一座休闲亭,为过往群众遮风避雨和休息纳凉提供了方便;申请财政奖补资金3.78万元修建巫包养家沟灌溉渠1400米,解决了50余亩的稻田灌溉问题。
同样得益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太拥乡柳落村九里自然寨旧貌换新颜。过去,九里自然寨进寨公路和入户步道都是泥土路,村民出入困难。2010年九里自然寨通过申请财政奖补资金3.68万元。完成了2000米长的步道硬化,使村里的群众走上了平坦干净的水泥路面,改变了九里自然寨以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不仅激发了村民致富增收的热情,还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团结互助意识。
观么乡巫包村、太拥乡九里自然寨村容的变迁,是剑河县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剑河县自2009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县以来,共投入资金4300万元在12个乡镇的236个村实施完成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46个,受益群众近20万人。“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在苗乡侗寨掀起了一股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热潮,村寨变干净了,文化活动多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凝聚了人心,群众谋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夏永忠 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