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栽下“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本港讯 (记者 周亮)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凯里市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途径来抓,紧紧依托政策、服务、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营造“引得进、留得住、销得快、富得了”的招商引资环境。今年第一季度,先后洽谈招商项目15个,到位资金2500万元。
以优惠政策为依托,让资金“引得进”。在政策上坚持“多促进、少限制;多服务、少干预;多给予、少索取”的“三多三少”原则,在资金、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一是以会招商。分赴广东佛山、深圳、东莞、珠海等地,与客商进行项目洽谈,对接一批大项目,掌握一批有意向产业转移的信息。组织参加“中博会”、“珠洽会”、“港交会”、“沪洽周”等活动,搭建广阔的招商引资平台。二是以商招商。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以商招商的“乘法”效应。针对在该市较多的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客商,支持组织商会,鼓励他们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良性循环格局。三是借扶招商。以大连、青岛、深圳、宁波对口帮扶凯里市为契机,积极推介项目,引进项目资金。
以优质服务为依托,让企业“留得住”。 一是构建招商“绿色通道”。建立市行政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保姆式”帮助。如:凯里市委、市政府积极为森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现场办公、上门服务,通过心贴心地沟通、帮助,疏通了该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项目工作链条。确立“领导随着项目走、部门围着项目转、干部跟着项目干”的项目建设新策略。建立县级领导分包重点招商项目制度,实行招商全过程管理,形成了结交朋友、洽谈项目、签订合同、开工建设、后期服务等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确保招商项目成功落地。三是打造“筑巢引凤”平台。兴建炉山循环经济工业区,组织专管队伍,常驻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好用电、用地、用工、用水及证照办理等问题,投资1.7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入住的企业提供优良环境。
以优势区位为依托,让产品“销得快”。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为依托,以株六铁路复线,贵新、凯麻、凯玉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道、省道干线为动脉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抓住沪昆铁路、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凯里─黄平─余庆高速公路和黄平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机遇,积极打通物流通道。
以优良资源为依托,让商家“富得了”。立足煤、铁、铅、锌、重晶石、铝土矿、石英砂等矿藏资源,狠抓项目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充分考虑投资热点,精心筛选了涉及水能、矿产、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48个重点产业项目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建立项目库,利用媒体、网络及国际国内重大招商活动进行宣传,吸引外来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