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红军长征在黎平高场村留下的三个故事(图)

 

    在距黎平县城约40公里处的大山腹地,有一个侗族小山村——坝寨乡高场村。这里山高林密,大片原始森林将村落褁得严严实实,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可是,77年前的1934年12月19日——21日,高场侗寨涌入了一股红色的浪潮——中央红军长征经“黎平会议”作出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挺进黔北的战略决策后,3万多红军队伍从黎平县城出发,向西行进,途经高场侗寨三天三夜,在那里留下了三个可歌可泣感人故事流传至今。

    一把铜锁的故事

    1934年12月19日(农历11月13日)上午,中央红军3万多人马从黎平县城出发向剑河开拔,途经三什江、地西、勇寨,先头部队中午到达高场。当年的高场侗寨有百来户人家,是县城通往黎平西部和剑河县的主要交通要道,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向大山深处延伸。村民本来都怕兵患,加上对红军的不了解和受国民党“共产、共妻”、“红毛鬼”等的宣传影响,红军到来之前的几天前,绝大部分村民就躲进了深山老林,只有几位胆大且放心不下家里粮仓那些谷子的年青人在守家。12月20日清早,几位红军干部找到留守看家的杨光廷(1910年生,已故)和杨光华(1914年生,已故)俩个人,要求俩人给部队带路到罗里乡的平信侗寨。俩人指了指没有锁上的粮仓,为难地摆了摆手。红军干部明白了俩人的心思,立即叫2名战士找来一把铜锁,帮他俩锁好谷仓。

    从高场侗寨到平信有30多华里密林覆盖的山路,途经高更、罗里等几座侗寨,俩个人带红军部队抵达平信侗寨时已是傍晚。当俩个人返回高场时,为安全起见,红军干部将一杆铜电筒送给俩人,并教他俩如何使用。同时,在带路之前,红军干部看到杨光廷家里用的铁锅已破,就送给他一口铜锅。

    那把红军送的铜锁,杨光廷老人一家一直用来锁谷仓,直到“文革”初期交由当时的黎平县领导董正顺同志转交县文物管理所,目前存列在黎平会议会址里,见证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军民鱼水之情,成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的难得教材。

    收养红军小伤员

    下高场村有一位老人叫吴明礼(1898——1971年),为人耿直、正派。当红军离开高场西进时,有一位年纪约15岁的小红军叫王茂生(江西省泰和县人),因年纪小而且满身生疮,不能继续跟上大部队,流落高场村白天乞讨度日,晚上睡在鼓楼内,一床军被、几件破军服和小瓷缸是王茂生这位小红军的全部家当。高场寨上有几个地痞流氓,欲将王茂生小红军丢进高场河下游的龙潭里杀害,想谋取军被和军衣,幸好被吴明礼发现,全力阻止,避免了一场人命关天的伤害。

    为防止王茂生再次受到伤害,冒着被国民党当局抓去坐牢、砍头的危险,吴明礼按地方风俗收养王茂生当养子。当时,吴明礼已是三十五六岁的人,因家里穷还没有结婚,收养王茂生后就将他当成自己的亲生骨肉样悉心照料了五、六年。1939年,吴明礼经人牵线结了婚,王茂生也觉得自己已长大成人,不忍再拖累老人,变尊重老人的意愿,独立生活,并于1940年底在吴明礼老人的护送下到黎平县城安家,彼此仍以父子相称,密切往来。解放后,王茂生被安排在黎平县工商管理部门工作直到离休。

    农民自发修建红军烈士亭

    在高场村纪爱山坳口,伫立着一座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的木质结构红军烈士亭,是高场村农民自发献料、投劳,自行设计,于1967年1月建成的。

    据已故的高场村吴茂德老人讲述:当年红军长征途经高场时走了三天三夜,因为那几天山里雾气大,看不大清楚,反正整个寨子、田坝、河边都住满红军,估计有几万人的队伍。吴茂德老人的房子紧挨后龙山,也住有红军,他就躲藏在后龙山里。最后那天清早,吴茂德看见三个20来岁的红军从他家楼上搀扶着走下来,继续尾追大部队。那三位红军可能是重伤员或饥饿过度,当三人走到上高场的纪爱(地名)就先后倒在路边牺牲了,他们叫什么名字、是哪个省那个县的人也无法知道。高场村的几位老人看了心痛,就将三位红军尸体集中掩埋在纪爱青石板路下坎。

 




    1967年,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子孙后代,传承红军长征精神,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当时的高场大队干部根据群众的愿望,决定在纪爱坳修建红军烈士亭,并于1月初正式动工。杨光华、杨宗昌、吴文德、杨正勛等几位大队干部组织吴文德、杨光华、杨宗昌等人到掩埋地将红军烈士的尸骨挖出,同还挖出几颗军扣;组织寨上的木匠师傅用上等的老杉木做好棺材装进红军尸骨、军扣;组织群众义务平整墓地、筹集木料、搬运青瓦等;烈士亭图纸由寨上的吴士清、吴来华等几位木匠师傅自行设计;墓碑上的“中国工农红军烈士之墓”、“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毛泽东”等碑文由杨秀林老师雕刻,于28日正式建成了高场红军烈士亭。

    高场红军烈士亭自1967年1月建成以来,已成为高场及附近村寨村民和小学生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到烈士亭扫墓,祭奠先烈。

    因烈士亭建在山坳口,长年经受风吹雨打,加上年久失修,目前已多处漏雨、柱脚腐烂,亟待维修。(唐学章 吴明高)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杨懿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