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的前世今生

 

    发源于苗岭山脉云雾山麓的清水江,被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形容为“流淌着历史的河流”。数百年来在这里形成和流传着的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具有世界代表意义的混农林复合文明系统的历史记忆库。这宗原本是“养在深山人未识”的民族民间文献遗产,缘何因一次邂逅而展露于世人面前?这些古文书是否真像一些学者所言已经成为“远古的历史记忆”,还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林权法律证据功能?对这些问题的追问,使我们逐渐了解到了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的前世今生。

  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是明朝末年至民国末年近四百年间清水江流域一带苗侗民族人民在混农林生产及林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民间契约和交易记录。据保守估计,其藏量约有30万份,主要分布保藏在清水江中下游的剑河、三穗、天柱、锦屏、黎平、台江、凯里、麻江等县市苗村侗寨的农户家中。

  清水江流域历来盛产杉木等优质木材,林业资源极为丰富,林木贸易十分繁盛。清代以来,这里曾一度是封建王朝征办“皇木”的主要来源。在一个林业生产如此繁盛的地方,山林契约和交易记录是物权所有人之间经济权益和经济关系的重要凭证,是解决山林物权纠纷的重要依据。因此,原创社区居民视其为能够给子孙后代赐以福佑的传家宝物,一般秘不示人。

  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的发现,缘于一次偶然的社会调查。1964年,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民族研究所(即今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成立贵州少数民族近代经济调查组,对全省各少数民族地区近代经济发展状况展开深入调查,杨有赓是其成员之一。杨有赓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文斗古苗寨调查期间,该村一位名叫姜元钧的知识分子为了帮助调查组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混农林生产和林木贸易的详细历史,便拿出了家中收藏的一摞约两三百件契约文书慷慨相赠,这是国内外学者首次直接接触并获赠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

  此后,杨有赓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主笔编辑了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的《侗族社会历史调查》(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调查》以翔实的材料全面反映了近代以来锦屏等地林业生产和木材贸易的历史概况,首次公布了数十份乾嘉时期的山林买卖和租佃契约,这是学术界公认的有关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研究的开山之作。此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杨有赓还锲而不舍地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文章。杨有赓的研究,引起了日本学习院大学中国史学教授武内房司的关注,1993年,他在语言不通、交流不便的情况下慕名来黔,在贵阳、凯里、锦屏等地几经周折之后,终于找到了杨有赓,与其商讨合作研究。在武内房司教授和东京外国语大学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唐立博士的积极推动下,1995年,杨有赓获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资助,远赴日本展开合作研究。由唐立、杨有赓、武内房司共同主编的《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一七三六-一九五〇年)》(第一、二、三卷),分别于2001、2002、2003年由东京外国语大学出版发行,这是国内外学者第一次按照科学研究规范将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整理面世,由此,这宗宝贵的民族民间文献遗产被推向了国际学术舞台。2007、2009和2011年,由张应强和王宗勋主编的《清水江文书》(共3辑33卷)相继公开出版,这是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的又一次大规模亮相。

  随着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的逐步面世,这宗宝贵的濒危民族民间文献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日益紧迫。2007年,贵州民族文化宫与有关高校的文献遗产保护专家们一起组建联合科研团队,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关于文献遗产保护的国际技术规范,并结合当今国际前沿信息技术,成功开发出一套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数字化典藏系统和保护管理工作平台。2008年7月,在吉隆坡第16届国际档案大会上,贵州民族文化宫主任兼贵州民族博物馆馆长高聪和凯里学院讲座教授龙宇晓等应邀出席大会专设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前沿论坛,向与会的世界各国专家展示了这一最新科研成果,并就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打造中国苗侗民族的世界文化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反映出的传统契约型社会管理经验和以契约为基础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当今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社会治理以及我国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中所蕴含的开放式文化交流和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原则,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多民族区域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价值。因此,对于清水江苗侗契约文书的抢救保护与整理研究,既是人民所愿,更是时代所需。正如吉隆坡世界档案大会的评价所言:“贵州清水江地区苗侗少数民族人民在400多年来创造和保持的混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得到较好记载的混农林复合文明,而这一历史记忆的载体就是至今仍残存于民间的但是已濒危的大量契约文书。从这个角度说,中国锦屏等地土著苗侗民族契约文书保护利用工程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文献遗产,其实也是在为全世界保护一个关于全球最悠久、最独特的混农林系统的活态记忆库。”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杨懿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