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团出征索契任重道远——全国冬运会巡礼
奖牌突破点待增
作为国内最高水平、最具影响力的冬季项目综合性运动会,四年一度的全国冬运会本身仅就设项而言,就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中国冬季运动的发展水平在国际上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
两年前的温哥华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和86个小项的比赛,中国代表团参加了5个大项、10个分项和49个小项的角逐,仅占该届冬奥会所设小项的56.98%。
出现“差额”,盖因我国在雪车、雪橇这两个项目上尚无力开展;在影响力大的男、女冰球项目上,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在短时期内难以赶上;在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项目中,我国运动员的水平仍然很低,很多小项能拿到冬奥会资格便是胜利。
去年4月于伦敦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大会上,女子跳台滑雪、冬季两项混合接力、花样滑冰团体、雪橇接力以及男、女U型槽双板滑雪共6个新项目被纳入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比赛日程。对于面窄势单的中国冰雪项目来说,冬奥会项目的增加,并不利于中国奖牌数的增加,实际上挑战更加严峻。
本届冬运会开赛后不久,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冰雪军团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可能“总体会有提高,但亮点不多”;去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就全面部署索契冬奥会备战工作举行会议时,中心主任赵英刚也认为,力争奖牌数突破的目标实现起来困难很大。
纵观韩国等取得冬奥会突破的经验,大多是依靠高投入、集中发展“催”出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发展冰雪运动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就冰雪运动的长期发展而言,更需要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打造品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本届全国冬运会设置了5个大项、12个分项、105个小项,较上届增加了1个分项、15个小项,其意在激励更多人才脱颖而出。而“文化十二冬”的办赛理念,则突出了夺标育人、服务民生的主题,将目光投向索契冬奥会之后,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持久发展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是长远的战略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