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从江:西部小学的贫困记忆(图)

 


  
风雨飘摇中的上歹小学,像一座立于高高山顶上的孤城。木结构的教学楼,二楼过道地板多处断裂成了一楼的天窗,许多教室的窗户没有了玻璃,不知上课的孩子是如何抵御寒风的。 包建永摄 


 


  
2月27日上午,细雨蒙蒙,寒风凛冽。岜沙小学操场上,正在做广播操的不少孩子衣衫单薄,冻得直缩脖子,有的竟然露着小腿,脚穿凉鞋。在岜沙和长寨小学,大冷天因为没球鞋换洗而穿凉鞋、拖鞋的孩子我们看到的就有十几个。叶晨阳摄

 

  初春的月亮山区,放眼望去,已有几分绿意,几树梨花。

 

  2月27日至3月2日,记者“岜沙行”走访了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所属的岜沙、长寨、平毫、老或、上歹等几所小学。这些学校所处位置不仅山高坡陡、箐深水寒,孩子们异常艰苦的学习、生活状况更是令人瞠目。

 

  岜沙小学:一所尚未走出原始的苗寨完小

 

    “现在开始做第三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一二一,立定!上肢运动,冲拳运动,扩胸运动……”2月27日上午9时,丙妹镇岜沙小学的孩子们,像往常一样跟随播放的音乐,开始有节奏地做起广播体操。

 

  操场右角,几位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生和头蓄长长发鬏的小男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大多身穿一两件单薄衣服,天气寒冷,孩子们的脚不停地在地上跺,身体也蜷缩成一团。让人惊讶的是,记者竟然看到操场上有不少女孩露着小腿,穿着凉鞋。经了解,孩子们身上穿的汉式棉衣基本上都是全国各地好心人捐的;大冷天穿凉鞋是因为没有换洗的球鞋。

 

  “这些都是苗族村寨的孩子。他们一直保持原始的生活状态,习惯于穿苗族寨服来上课。但是天气寒冷,这些单薄的衣服根本起不到御寒作用。”看着操场上几位冻得发抖的学生,该校副校长龙克章有些心疼。

 

  他说,目前该校256名学生均来自附近的老寨、王家寨、宰戈新寨等5个自然寨,家庭普遍比较贫穷,再加上岜沙小学地处海拔500多米高地,一年中将近半年时间处于低温寒冷天气之中。气温一下降,孩子们就只能挨着。

 

  “的确,有时候一天课上下来,我的腿已经没有知觉。即使睡到半夜,双脚都还没有暖和过来。”该校叶老师告诉记者,教室里有些板凳比较高,年幼一点的孩子坐上去脚就悬空了。因为没有袜子,单薄的鞋子根本不能御寒,孩子们的脚经常会冻僵。一堂课下来,常常冻得没了知觉。碰到雨雪天气,有些孩子还会被冻哭。

 

  现在,学校的老师会在教室里生一堆柴火。上课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停下来,把冻伤的孩子从凳子上抱下来,让他们蹲在柴火灰烬边暖一暖,或者带他们在教室里围成一圈,跺跺脚,搓搓手,以此来帮助孩子们御寒。

 

  目前,岜沙小学的文体课,除了教孩子们吹芦笙、跳苗族舞蹈外,还教孩子们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但由于当地教育经费有限,学校的文体用品少得可怜,仅有的几副没有胶皮的乒乓球拍也是社会各界好心人捐的。阅览室里的4000余册图书也是社会各界捐赠的。

 

  长寨小学:一群侗族儿童留守的地方

  在这里,孩子们大多没有正规的书包,有的把书本放在塑料袋中,有的在装肥料的编织袋袋口上缝两根绳子,往肩头一拉,就算是书包了,还有的就直接把书抱在手里。至于文具盒、圆珠笔等学习用品,就更少见了。

 

  2月28日,穿过“S”形的山路,记者来到丙妹镇长寨小学。这所小学坐落在月亮山麓长寨村,校园中,三层教学楼中的第三层是2006年3月由宁波市荣誉市民朱英龙捐资8万元兴建的。目前,学校共有163名学生,其中28名是学前班。值得注意的是,该校学生基本上都是该镇的侗族留守儿童。

 

  “长寨村一带的村民普遍较穷,但与更穷的村比起来还算可以,每户家庭年收入1000多元。为了生活,95%以上的学生家长已出去打工,小孩就由爷爷奶奶帮着带。”该校校长吴成珠说。但即使这样,一年下来,镇里一些适龄入学的儿童当中,还是有不少因交不起书簿、试卷等杂费而上不起学,更别提买书包、铅笔盒等学习用品。

 

  诚如吴校长所言,在五年级一班的教室里,记者看到,老师刚刚收上来的20多本语文作业本中,一半以上的作业本,都留有先用铅笔写一遍,再用圆珠笔覆盖一遍的痕迹。

 

  “不光如此,现在,大部分学生每天只吃中餐和晚餐,早餐基本不吃。而带到学校的午餐,也就是土豆。”吴校长无奈地说。

 

  据了解,长寨村一带土地贫瘠,山上气温较低,不太适合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唯一的高产作物就是土豆。所以,家里离校较远的学生每天上学前,爷爷奶奶都会准备一些土豆当干粮。天热,他们饿了,就直接从书包里掏出煮熟的土豆吃;天冷,他们将冰冷的土豆就丢进教室的火堆里,烤热了再吃。

 

  三年级1班的吴实傲就是其中一位。这位11岁的小男孩看上去明显营养不良:身体消瘦、面色黝黑、头发枯黄……吴实傲告诉记者,他家里住得很远,到学校要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现在,他每天早上基本上都是6点起床,即使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学校,也只能刚刚赶上学校的早读。

 

  上歹小学:一座风雨飘摇中的学堂

  3月1日,记者赶往第三所小学——位于月亮山海拔700多米高的上歹小学。一路上,由于山洪冲刷,无人养护,路面的泥结碎石已被冲走,并露出了脸盆大小的石头,有的路段则全是淤泥深坑,汽车深陷不能自拔。而我们的吉普车就在这样的近40公里的山路上缓慢爬坡。

 

  这所小学,与前两所相比更让人心痛。两层木结构的教学楼,房顶的木瓦片已经稀稀落落,大部分的木窗框也被蛀得千疮百孔。若用木棍轻轻敲打木梁,虫子蛀蚀的碎木屑,似瀑布般不住地往下飘落。踩着吱呀吱呀作响的楼梯一上楼,楼道外侧的木栅栏就开始摇摇欲坠。

 

  或许是高山上经常缺电的缘故,二楼狭窄的走廊中间,还保留着一只锈迹斑斑的铁钟,这是停电时,用作手动敲铃的。走进其中一间教室,破旧的课桌椅东倒西歪,黑板也已经丢失原有的黑漆,斑驳、肮脏,天花板布满了1厘米左右长的缝隙,密密麻麻。

 

  这一天正是星期天,校园有些宁静。“在平时,学生在楼上跑上几步,楼下教室的天花板就能落下一层灰。”校长石大文指着教室里一块即将脱落的天花板说。

 

  2007年年底,这所教学楼已被有关部门定为危房。但由于学校近百名学生来自附近村寨,而方圆10公里内又没有其他小学。所以,学校自2004年由美国燃灯基金会捐款2万元建立后,一直沿用至今,也没有进行整修。

 

  更糟糕的就是,一遇到恶劣天气,比如刮风下雨,这幢教学楼就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有时风再大一点,整幢教学楼就会摇晃,学校老师不得不露天上课,或者给孩子放几天假,等天气好了再回学校。

 

  石校长说,学校面临的困境远不止这些。这几年国家加大义务教育执法力度,原先失学的学生又重新回到学校,教室变得拥挤了。

 

  说这话时,一种很想改变现状却又无力改变的表情写在石校长脸上。

                                               (叶晨阳)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vjlin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