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大家刘起釪困居养老院 几乎与世隔绝(图)
刘起釪已在养老院住了6年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过去6年多,刘起 蜗居在南京市郊一家养老院十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几乎与世隔绝,生活困顿,日渐衰竭。如果不是南京当地一名记者发现了他,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95岁的老人曾是中国历史学界顶尖的学者之一。
A
博通古史经籍学的领军者
在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公布的首批荣誉学部委员中,刘起釪是唯一一位先秦史研究专家,专攻中国最早一部古史《尚书》的校、释、译、论,而这早已成为“绝学”。
早在1942年师从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顾颉刚期间,刘起釪就显露出极佳的史学天赋。1962年,顾将刘起釪从南京调往北京中国科学院,此后,师徒共同研究《尚书》。1980年,老师去世之后,刘起釪又独立承担起整理《尚书》的工作。
“如果说中国几百年出一位博通古史经籍学的大家顾颉刚,那么顾辞世之后,只有刘起釪可以领军了。”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古代思想史研究员吴锐说。据悉,中国台湾与日本等地研究《尚书》的学者,都将刘起釪奉为“一面大旗”。
B
创造辉煌者的困顿生活
刘起釪长期孤身一人生活。2000年,以普通研究员身份退休的刘起釪,工资只有1900元,还要分出一部分去接济湖南老家的亲戚。2004年,年过八旬的刘起釪双耳完全失聪。他的女儿女婿都在南京工作,于是,老先生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前往南京定居。2006年,刘起釪的女儿女婿突患大病,不得不投奔深圳亲戚养病,刘起釪被家人送到了养老院。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十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简单的饭菜,夹杂着药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的大小便失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以听懂的尖细声音。
C
他希望回北京教书
2010年年底,南京《金陵晚报 (微博)》一个文化记者偶然得知了刘起釪的近况,将此事告诉了副总编辑丁邦杰。丁邦杰带着记者去养老院看望刘起釪。他说:“这样一位大家居然到了这步田地,我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通过笔纸交谈,丁邦杰惊讶地发现,老人对身边的事情已经糊涂了,但只要谈起学术,他的思路却异常清晰。
“您在生活上还有什么要求吗?给您配个轮椅,需要吗?”记者在纸上写下这样的问题。“不要了。花国家的钱。”刘起釪颤抖地写道。
“您还有什么心愿吗?”“我希望回北京教书。一个课一个课地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