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走进农家 山歌唱上法庭(图)
110法庭在忠诚镇调解农田互换纠纷。 李勋 摄
QQ法庭缩短时空
5月30日上午,榕江县法院开庭审理了该县女青年杨某与朋友刘某借贷纠纷一案。这起案件是在QQ上审理的,当事双方一位在贵阳,另一位则远在福建。
上午9时30分许,主审法官王明勋和书记员分别带着笔记本电脑走进县法院的第三法庭。王明勋打开自己的QQ,进入“QQ法庭”群。
“你是原告杨某么,我们这边准备好了,你那边如何?”王明勋对着手机询问道
“你马上就可以看到我。”几秒钟后,杨某的头像出现在电脑显示屏上。随后,书记员和被告刘某的头像也在电脑上显现。书记员迅速截图,把原告杨某的头像发给被告刘某确认。随后,又发送被告刘某的头像到原告的电脑上。
10时许,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王明勋在“榕江法庭”QQ群上发布:现在开庭!
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2009年4月,被告刘某因购买山林缺资金,便向朋友即本案原告杨某借款1万元,双方约定2010年2月24日前还清,但因山林卖不出去,刘某无法如期还款,杨某在多次催缴未果后,诉至法院。
经王明勋调解,刘某承诺两月内还清欠款的本金及利息。在法官即将退出程序时,杨某迅速补发:“想不到这么快就解决了!”
QQ法庭也称远程网络庭审。王明勋是榕江县法院“QQ法庭”的群主,也是“第一任”在线法官,他说,“QQ法庭”的建立来源一次审案灵感。
2005年,榕江女子石某起诉丈夫潘某离婚案,县法院受理此案后,要求潘某出庭,但潘某声称在外打工回不来,让法院“看着办”。
该案主审法官王明勋突然想到用QQ让当事人之间即便不“面对面”也能处理好。院领导同意该建议,“QQ法庭”应运而生。石某诉潘某离婚案成为该院QQ审理第一案。
榕江县有7万余人外出打工,“QQ法庭”为务工人群打官司提供了极大方便。至今,共计审理案件60起,全部是适用于简易程序的案件,结案率达100%。
“除了结案率高之外,每个案件至少为当事双方节约费用2万元。”李宗林说,按照传统审案方式,一个案件从立案时起,当事人就会频繁来往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出庭、领取判决书等,如果从省外往返一方光差旅费就需数千元,还节约时间各一个月左右。
但“QQ法庭”还不能适用于较复杂的案件。李宗林表示,为解决身处异地双方当事人打官司难的问题,他们将扬长避短,继续探索,力争让“QQ法庭”更好服务于司法实践,服务广大群众。
梯次调解化矛盾
前不久,榕江县一起山林买卖合同纠纷案经梯次调解无效后,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但被告方群众不服判决准备集体上访。该院迅速采取“六轮驱动”调解机制,即由民庭、刑庭、行政庭、立案庭、审监庭、执行庭等六个部门联动上门作判后调解,很快平息了事态。
榕江县法院以“深化和谐司法、实现案结事好”为抓手,创新“梯次调解”机制,规定每一起民商事案件必须经承办法官、审判长、庭长、分管副院长、院长依次调解,未经“梯次调解”所作出的判决,一律不得签发。同时,引入“六轮驱动”化解信访案件,收到良好效果。
“梯次调解”模式和“六轮驱动”机制,是榕江法院2010年在全国法院系统中首创的民事纠纷调解方式。在民商事纠纷案件审判中,推行五步“梯次调解”模式和“六轮驱动”调解机制,要求法官带着感情与当事人进行交流,情理交融调解矛盾、化解纠纷,使大量民商事纠纷得以及时化解,服判息诉率大幅提高。去年12月3日,榕江法院审理原告石某诉其父与第三人杨某、张某山林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主审法官认为通过梯次调解能解决纠纷。在分管副院长的参与下,双方当天达成和解协议。
2010年,榕江法院在庭长、分管副院长和院长审理环节达成调解协议126件,占调解撤诉结案数的19%。审结的806起民商事案件中,扣除公告的案件和特别程序案件86起外,调解、撤诉657件,调解率达91.25%。乐里法庭还实现“百分之百的调撤、百分之百兑现”的“双百”目标。
榕江法院还将“梯次调解”、“六轮驱动”机制引入重审、再审程序和行政协调、刑事附带民事调解、执行工作领域,也收到了良好效果。2010年,全院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81.9%,行政案件协调撤诉率83.3%,执行案件自动履行和执行和解率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