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走进农家 山歌唱上法庭(图)
民歌法庭调解邻里纠纷
文艺普法效果佳
为充分调动民间力量构建多元化化解矛盾机制,榕江法院2008年下半年在乐里镇本里村组建民族法制文艺宣传队,将法律法规知识融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苗侗歌词之中,不定期组织文艺队伍在沿边乡镇村寨宣传法制,得到当地群众普遍认同。
演员都由村民担当,他们将法律条款译成本民族生活语言,编成歌、舞、小品,走村串寨让广大农村群众在欣赏歌舞中了解法律知识,使他们更加懂法、守法。乐里镇共组织法制文艺演出13场,受教育群众达5000多人。
他们还选择一些案件在巡回审理过程中与法制文艺宣传有机结合,将法制文艺队伍带到双方当事人所在村寨,组织双方当事人与村民、村组干部观看文艺表演,构建和谐的化解氛围,双方当事人通过观看有针对性的法制节目后对立情绪得到缓解,审判人员则迅速组织当事双方用简便的方式就地开庭调解,让观看了文艺节目法制意识得到提高的村组干部、群众、寨老共同指出矛盾的是非曲直,助力纠纷化解。
目前,榕江法院又在寨蒿镇晚寨村、忠诚镇王岭村组建了法制文艺宣传队。
法院也设“110”
“喂,你是榕江法院速裁中心的姚法官吗?我是忠诚镇干烈村5组的,我崽和媳妇闹纠纷了,请你们快点来处理一下。”“好,我们马上赶来。”这是记者在榕江县法院速裁中心见到法官接处案件的场景。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利益结构的调整,农村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继承纠纷、财产侵权纠纷呈递增态势,一些纠纷如不及时解决容易导致矛盾发生转化、激化。
榕江县本着“宁愿法院多花钱、法官多跑路,也不希望看到当事人打起来”的理念,县法院今年1月组建了民商事案件速裁中心,运用快捷的方式化解民间简易纠纷,并建立民商事案件速裁工作机制,从人、财、物力上确保速裁工作正常开展。公开的速裁中心接案电话被群众称为法院“110”。
2002年5月,忠诚镇定达村村民陈某与另一村民互换耕地,并签订了协议。但事后该村民反悔了,并在今年5月30日自行耕种已交换给陈某的耕地。双方为此争吵,并差点酿成一场械斗。速裁法官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调解。经过对原告的劝解,对被告的批评教育,双方同意继续履行原协议。整个调解过程不到两小时。
近半年来,速裁中心上门接处民商事案件55件,占全院民商事收案数的23.5%,当场调结32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近万元。(张著业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