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老农脸上的“省略号”——龙新贵圆了电灯梦

 

    生活只要有一点盼头,就有百倍的希望,总有美好的时刻。
                                                               ———题记

    “昨晚电灯亮了,你们……好……啊……”。离屋还有10多米,老远就听到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大声喊话,走进去看,一位老人正在打电话,身边偎依着个老伴呆呆地望着电灯,热泪在他俩脸上滚滚地流着……,显然,此时此刻这对夫妇无比的快乐与幸福!

    这一对老人的生活历尽艰辛,原始一生眼看没多大盼头了,谁知幸福一夜降临,好心人为他们家里安了电灯、送来电饭锅、电风扇、电磁炉……

    采访中石洞小学校长袁战海告诉记者:老人叫龙新贵,是天柱县石洞镇汉寨村的困难户,家有两个小孩,大儿子早些年外出就杳无音讯,有个小女孩今年12岁,在石洞小学读6年级。

    职业习惯,记者认真地打量着眼前这一家,男老人75岁,身材矮小,身患疾病,佝偻着腰,他会编竹器,以前靠这手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竹器市场不走俏,早就失业了,他不能种田种地,靠国家的低保金生活;73岁的聋哑老妪,连名字也没得,会做些简单的家务,能比比划划咿呀诉说;女儿上学每个学期的学费是班主任组织同学收废旧卖钱供给。一直以来,由于贫困,住的是破房,别人家里电光闪闪,他们家却月光照生涯,与电无缘。

    进一步了解得知,龙新贵家庭困难早已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注,近年危房改造,镇干村干及党员群众为他们建了两间房,政府把他家列为低保户进行扶持。被誉为贫困学子“红娘”的石洞小学教师袁战海在积极争取帮助其女生的同时,也极力呼吁社会扶助她们的家庭,袁老师的求助小帖在“温暖1+1”组织里刊发后,很快打动了在杭州打工的农民工东方云和广东的黄婉平。长在农村的农民工,格外体验同行的困苦,两位爱心青年曾多次打电话与龙新贵详细了解生产、生活的困难情况,索取贫困的具体材料及相关相片,不断安慰老人要坚强,并表示一定要帮助老人度过难关。今年,两位农民工决定解决龙新贵老人家的用电难问题。东方云资助2000元,黄婉平赠送电饭锅、电风扇、电磁炉、插版,节能灯及各种家用电器和衣服等。

    汉寨村村主任介绍:10月17日,收到杭州农民工汇来的款和电器等物资后,石洞镇驻村干部、供电所工作人员及村组干部,组织起来捐资捐物义务帮助龙新贵家安电杆、装线盒,仅用一天时间,就从30米外接来了电。为了保证老人的用电安全,供电所的同志还现场指导龙新贵老人起动电源开关,如何使用电饭锅、电风扇等。“红娘”袁战海老师为老人先垫了600元的电费。

    龙新贵夫妇,第一次用电煮饭炒菜,第一回用上电灯照明,这人生美好的时刻,他们等了75年啊!当晚他们家电灯亮个通宵,夫妻俩陪着电灯坐到等二天太阳出,那高兴劲比过年过节,结婚生子还要快乐。

    “咿呀,咿呀……”龙新贵的聋哑老妻,见到我们,忙站了起来,抹去热泪,指指电灯,点点锅子,比比划划,笑笑嚷嚷,转个不停。

    “他,他说,电灯一个可比上万根蜡,蜡烛那,那么亮。”龙新贵老人边笑边断断续续地翻译着。

    沉浸在光辉灿烂的日夜里,龙新贵夫妇便从乡亲那里借来手机,向远方的农民工爱心人士东方云和黄婉平打电话去感谢。接通电话,夫妻俩满腹感激话语不知从何说起,只告诉对方一句“昨晚电灯亮了”, 就再也不知说什么了,眼泪在夫妻俩饱经风霜的脸上打下了无数的,充满深情的,感恩省略号……

    人间深情在哪里,记者走基层在党群之间,农村、农民、农民工之间找到了答案。(龙胜洲)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施忆竹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