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黔东南第一洞天-飞云崖(图)

 

点击浏览下一页

 

    贵州省黄平县飞云崖,也称飞云岩、东坡山、月潭、飞云洞。它位于黄平县城东北12公里处,占地0.5平方公里。明清时,由北京至云南、贵州及邻邦缅甸的古驿道从山门而过。景色秀丽,风景宜人,是贵州东线旅游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飞云崖建于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经历代增修扩建,形成一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飞云崖先后赢得了“黔南第一奇境”、“黔南第一胜境”、“黔南第一洞天”、“黔南第一奇境”、“贵州第一名胜”的殊誉。所以王阳明先生在正德三年过飞云崖时,给飞云崖以很高的评价“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崖。”
 
     走进飞云崖,首先看到的是山门牌坊,牌坊为六柱五间三楼式单檐庑殿顶,该栋牌坊为光绪二十三年修建,工程还没竣工就被大水冲塌,直到光绪三十年才完成,并保存至今。
 
     牌坊明间自上而下依次塑有“双凤朝阳”、“八仙庆寿”、“二龙戏珠”图案。在“飞云崖”竖额边上塑有5条龙拱护。竖额两旁为“天官赐福”塑像。中部堆有“黔南第一洞天”横匾。这里的“黔南”指贵州。
 
     牌坊中柱,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黄平知州瞿鸿锡撰书的阴刻楷体72字长联。“丹崖皓月护千年,竟幻作莲花世界,听流泉漱石响答鸣琴,苍翠亦留人,知此间 固别有天地;南海兹云飞一片,赖重新竺国琳宫,况几杵梵钟撞醒尘梦,光明原觉物,统斯民而再拜神仙。”次柱对联为“竞从碧落飞,天际好随神物去;不减壶峰秀,岩间定有羽人居。”系光绪三十年(1904年)黄平文人李承栋撰联并书。
 
     次间和稍间有很多雕塑,图案蕴藏许多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塑像生动、寓意深远。上面有凤的称为“双凤朝阳”,下面有龙的称为“二龙戏珠”。按照传统建制,龙居上,凤在下。而飞云崖牌坊一反常规,这是因为当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把握朝庭。飞云崖牌坊凤居于上部,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龙戏珠”下有九个塑像,中间端坐的是寿星,两侧各有4个塑像,称“八仙庆寿”或“八仙贺寿。”
 
     西次间自上而下为“封侯挂印”(有印、猴)、“喜报频传”(有喜鹊、豹子)、“榴开百子”(百榴图案)、“麒麟送子”(麒麟、桂子图案)、“松鹤长春”(松、鹤图、“吕布倒戈”、“黄忠请战”、“王母庆寿”东次间自上而下为“三阳开泰”(三只绵羊、太阳图)、“禄位高升”(鹿、笙图)、“喜中三元”(喜鹊、三个桂图)、“犀牛滚水”(犀牛),“春报平安”(鹌鹑图)、“天门戏犬”、“孙师挂帅”、“醉打金枝”等图案,形象夸张变形,拙朴可爱。
 
     牌坊后为飞云崖牌廊,两面墙嵌有明、清游人赞咏飞云崖的诗作所书刻的石碑16通,诗辞秀婉,书法遒丽。写这些诗的作者,明代有竟陵派文学家钟惺,贵州巡抚、赠太子少保邓廷赞,贵州巡抚、文学家郭子章,兵部尚书张镜心及贵州名贤、广西右布政使周瑛等;清代有贵州巡抚、诗人田雯,贵州巡抚、《通志》主修阎兴邦,著名诗人、经学家洪亮吉,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林则徐,著名书法家、宋诗派杰出诗人何绍基等;还有享誉全国的明清贵州诗人谢三秀、吴中蕃、周起渭、郑珍等。
 
     林则徐在《飞云岩》七言古诗中开头四句这样写道:“老云出山蹑山魄,飞入九天化为石。天惊石破云倒垂,欻起悬岩一千尺”,描绘了飞云崖“势若垂天之云”的奇形妙状,笔力雄健,气势磅礴。诗人郑珍久闻飞云崖盛誉,为一睹它的丰采,不惜绕道前来。他在《飞云岩》诗中写道:“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并为乡邦贵州有此佳胜而庆幸道:“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对于贵州这朵奇绝的“云”,正如吴中蕃诗句所说:“谁能过此不停鞍?”贵州巡抚阎兴邦在赴任途中游此,吟咏曰:“知是黔中第一奇,解鞍登眺暂忘疲。龙腾渤海鳞毕动,鹏运高天翼若垂。”飞云崖在诗人的眼里,就像东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仙岛那样。周瑛诗云:“层峦迭嶂耸琼楼,仿佛三山东海头。”张镜心诗惊叹:“巨灵驱怪石,东海失蓬莱。”对此仙境般的胜地,又吸引着游人更进一层寻幽择胜。
 
     迎面是飞云崖唯一的一座道教建筑——皇经楼。皇经楼为单檐重楼歇山式木构建筑,面阔3间,前带单步廊。以前,楼上供奉有道教祖师太上老君牌位,香火不断。楼下明间为通道,两次间为道教用房。
 
     月潭寺牌坊,修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六柱五间式砖质牌坊。是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传交融的产物。
 
     牌坊柱头上分别塑有白象、青狮、麒麟,坊面塑有天官、八仙、童子,“琴棋书画”等塑像。有“五福捧寿”、百吉、方胜、团寿、及龙、凤、双狮图案。中柱楹联为“此地有崇山,左竹右松饶雅趣;其门通径,清风明月证禅心”,次柱楹联为“大道东行,突入西天佛地;鸿恩此至,打开南国禅关。”
 
     向北有长方形鱼池,中间建有三孔连拱小桥。该鱼池为清乾隆年间云贵总督康安捐资修建(其文《重修飞云岩观音阁记》有记载),现存鱼池为解放后维修。东面有小亭一座,叫“滴翠亭”,为单檐六角赞尖式建筑。亭前有阴刻篆书“绉云”(可让游客先辩认)。
 
     这里是飞云崖的主要景观,由岩溶形成的巨大岩穴,状如层云拥盖,飞云崖也由此而得名。岩檐覆盖整个阶面,夏凉冬暧,晴雨无恙,置身于此,仿佛进入童话世界中的雕镂殿堂。崖壁弯顶,石乳凝结,千态万状:或若猢狲嬉戏,或似鹰隼搏击;或若丹凤抟风欢舞,或似苍龙腾云翥飞;或者虎豹,或似熊罴;或若莲荷,或似荇藻;若峰房、若燕窝、若珠玑、若璎珞、若怒涛澎湃、若水涡回旋,真是万象森罗,异彩纷呈。更为奇者,崖檐边际古柏一株,树干粗巨,枝叶繁茂,而其下仅为薄脊岩层临虚承托,且根穿石绽,致使二石分裂,势欲即坠,望之目眩心骇,危险悸怖。然此险状至少已出现百年之久:早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诗人贺绪蕃就已有咏及此树的诗句:“岩顶古柏亦奇绝,临厕下阴何险危!老根腾起踏两石,一石裂绽欹欲垂。”时至今日,此石此树仍安然无恙,似乎“重力”在此已失去作用,可谓神奇之至。
 
     这崖下古称“普陀岩”,又称“观音洞”、“观音殿”,以前曾立有千手观音塑像,丰目慈祥,神采飘逸,金光灿烂,辉映层崖。岩壁,还刻有“观世音”、“如登普陀”、“云中佛境”、“天然圣境”、“云停水立”、“望云”、“归云”、“峄峰小眺”等明、清摩崖。壁前,原竖有清果勇候杨芳所书“海上飞来”擘窠大字石碑,清《贵州通志》分修王木云 所撰《飞云岩志序》碑及清代权奸、文华殿大学士和珅诗碑等碑碣多通,可惜已被砸毁。现仅拼镶得和珅残碑1块竖于原处,为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到云南查李侍尧贪污案时过飞云崖留下的六十四句诗及序文碑刻,和珅在此碑诗序中赞飞云崖为:“山赞 山元 怪石,嵌空玲珑,如云下垂,如蛟起舞,又如青蚨万朵,缭绕于烟霞紫翠间,疑神工鬼斧亦不能造此瑰异也。”
 
     崖下接引阁倚崖而建,为重檐重楼歇山式木构阁楼。该建筑利用天然溶洞为上二楼通道,曲折盘旋登楼,饶有雅趣,使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创意独特。阁楼上原供有佛教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雕像。
 
     接引阁前有小宫厅,为单檐硬山顶砖结构,是明清时供游览官员,休息之所。东壁有阴文单体“清如”2个大字“清”字书为瓶状,“如”字写作如意形,取“清平如意”之意。两侧书有对联:“借此谈风月,何须论主宾。”西壁,中书《飞云岩》诗屏条4幅,两侧对联为:“此地有清泉怪石,其人如野鹤闲云。”这些题壁,都是飞云崖道人淡泊子自如氏和寺僧随缘子海澜氏之作。1938年,闻一多先生由长沙步行赴昆明途中游览于此,并绘有此厅“速写”一幅。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杨懿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