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文化体制改革尚须继续深入

 

    中国产经新闻报道 2003年中国开始启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时至今日,文化体制改革已然获得巨大成果。然而,近年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采取了渐进式、由易向难、逐步推进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重点进行。如,最初先放开市场准入,再将出版、演艺领域的体制改革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这样也将改革的困难留给了今天,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到现在,将要进入深水区,中央决定2012年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这让未来的改革进程更为迫切和困难。”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衙门色彩”仍然浓厚

 

    利益往往是改革最大的“拦路虎”。

 

    由于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虽然新体制的嫩芽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已明显发挥,但传统体制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的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作用,影响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像动漫产业,它的主要阻力在于“出口”,一个在于出版环节,一个是播出“出口”。比如说《阿凡达》推出2周,有的企业顺势搞了一个类似的片子,但制作完之后,3个月它也播不出来,等到半年之后播出来,这个市场的兴奋劲已经过去了。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石家庄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左春和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行业管制已经成为阻挡文化产业发展因素。既然承认是动漫产业,不是动漫事业,不要过于把意识形态的东西、社会道德功能的东西强加给它,它承担不起,它也承担不了,关键是内容合法就行。如果一定要它承担什么东西,肯定就会压垮它。”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当前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缺乏动力,配套政策不完善,改革难度大,文化市场条块分割、区域壁垒和行政干预的问题虽有所改观,但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国家文化宏观管理和监管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资源垄断仍然严重

 

    传媒作为传统的国办产品,其资源的垄断性有着先天性,与生俱来。尽管体制改革进行了数年,资源垄断在传媒业至今仍然有着鲜明的表现。

 

    这一点在广电业内尤其明显。目前中国的播出平台全国仅有约30家省级卫视频道,仍属稀缺资源。

 

    今年6月,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广传媒在京进行合并,并成立“广播电视总台”,这是国内媒体集团化运作的又一大动作。

 

    而此前上广传媒、湖南广电都进行了类似的体制改革。

 

    作为电视台体制改革的核心,“制播分离”也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2000年前后第一次在中国电视界叫响“制播分离”这个概念,就催生了光线、华谊等中国第一批民营影视公司。

 

    而近10年过后,“制播分离”对于中国电视来说,仍然只是纸上的愿景。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认为,制播双方中,制仍是弱势,播是强势,播出方从利润数字上挤压了纯制作公司的份额。“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制作方把戏拍好,戏的质量好坏与否跟制播分离没有本质关系。戏好,自然有人抢着播,也就能赚钱。”王中军的话语中有自勉也饱含着无奈。

 

    “只要电视台垄断买方市场的情况不改变,制播分离也不会给民营电视公司带来利润的大幅增长。而这种状况目前看来短期内难以改变。”陈少峰说。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向各地广电局下发的文件《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修改稿)》的明确规定,除影视剧外,电视台从市场购买节目的比例,原则上每年不低于播出总量的30%。

 

    当然,“制播分离”试点与推行,也给了民营电视机构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当然具有莫大的诱惑力,但这一景况的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陈少峰说。(范海江)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刘承宇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